休閑價值與構建和諧社會
——“2006中國休閑與社會進步年會”會議綜述
以“休閑在現代生活中的價值”為主題的“2006-中國:休閑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于2006年10月21日到23日,在天津舉行。會議圍繞五個方面的專題展開討論:①休閑的本質;②休閑的品類;③休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價值;④麻將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價值;⑤科學與文化視野內的麻將游戲。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名譽主席、國家體委原主任李夢華,國家體委原副主任徐才,國家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宋直元,國務院老齡委副主任趙寶華,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秘書長王玉平、王國政及中、外學者近40人出席了會議。
于光遠和龔育之分別為提交了書面發言。
于光遠在書面發言中指出:如今,休閑已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實踐中的重要內容。從發展規律的角度看,社會文明程度越高,休閑的內涵就越豐富。閑暇時間多了,我們干什么?這是時代的大課題。當年馬克思恩格斯對此有很多深刻的論述,認為社會發展、社會享用和社會活動的全面性都取決于時間的節省。一切節約都是時間的節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是財富本身。因而,利用時間問題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因為“閑”的時間利用不好是會出問題的,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如此。休閑的價值在我們現代生活決不可低估,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考慮人民大眾的休閑生活。
本次會議論文數量不是很多,但是質量較高,尤其對麻將的學術性探討,有多篇是難得一見的好文章,如桂起權教授從邏輯與博弈的角度,任曉明教授從認知科學角度,張玉勤教授從美學的角度,日本麻將文化學者名木宏之從文化的角度考察的麻將等等,受到與會者的好評。休閑價值問題也得到了深入的討論,如吳文新、劉海春、梅良勇、卿前龍、張雅靜、趙寶華、崔自默、徐才等都有高論。
一、休閑在現代生活中的價值
1、休閑與老年人關系。中國現在有1.44億老人,占總人口的1/10,到2020-2030年間,中國將有4億多老人。老人們在自己充裕的閑暇時間里做些什么,這是一個事關老人身心健康的大問題。趙寶華說,在精神生活方面,主要是如何填補老人漫長而空虛的閑暇時間,則要通過休閑文化來解決,通過老年人休閑文化的推廣普及,讓他們健身延年,取得情感平衡和精神充實,這對社會穩定和和諧都會起到巨大的作用。他認為,休閑研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第一,休閑觀念刷新了人們對社會發展、生活目標的認識;其次,休閑成了提高生活質量、發展自我的新觀念、新標準;第三,休閑研究應該為正在興起的休閑經濟服務。第四,休閑研究和休閑文化的發展為老年社會提供了增強活力的文化通道。最后在他分析了我國老齡化的現狀,老年人的休閑生活亟待改善,提出希望休閑學與老年學相結合,出版一部老年休閑學的書,滿足老年人的休閑生活,推動休閑的發展。
王國政認為:老年休閑與相關的休閑產業、休閑文化非常值得研究,這是一個大有作為的領域。
2、休閑與人的發展。徐州師范大學政法院梅良勇教授從人與自然的角度入手,探討了休閑的概念、本 質以及休閑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認為休閑與人的全面發展是內在一致的:一是在主體向度上,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人的需要、能力、社會關系等得以豐富地、個性化的發展;二是在價值取向上,人的全面發展首先是人類的一種理想和終極關懷;三是在實踐途徑上,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歷史的生成過程。他強調,休閑對人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大的作用:休閑為人類提供時間保證,休閑能夠促進人的勞動能力的提高,休閑也能促進人的社會關系的發展、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和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
3、休閑的價值功能。關于休閑的價值功用問題,華南師范大學副教授劉海春認為休閑既有個體價值又有社會價值。個體價值包括休息放松、娛樂、個人發展,社會價值包括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價值。特別關于休閑的政治價值,之前較少有人涉及。
卿前龍認為,休閑能起到促進財富在貧富不同階層之間的合理流動與平衡。他說,將休閑市場化,促進富人積極參與休閑活動,吸引窮人積極投身于休閑服務行業,一方面促進就業,一方面促進財富的重新分配。和諧社會建設的最大障礙就是財富分配的不公以及與此相關的閑暇時間分配的不公平。
張雅靜認為,休閑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休閑在和諧社會中居于重要地位。休閑也是一種社會資源,合理公平的分配有利于社會和諧,建立良好的和諧的社會關系。發展休閑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發展休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二、休閑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
大家認為,中國人在對待自己的傳統文化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從政府到學者到企業界都存在問題。我們的政府、學者、企業界人士在保護和拯救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究竟各自承擔著什么樣的責任?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式微表示深深的憂慮。
原國家體委副主任徐才認為,麻將文化、休閑文化乃至中華文化都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必須搶救。而搶救的一個重要辦法就是使之規范化。在這方面,日本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值得我們深思。比如說,中華武術至今不能進入奧運會的比賽項目,而源自中國武術的日本的柔道、空手道和韓國的跆拳道早就進入奧運會。日本一直十分欣賞中國的太極拳,他們到中國學習太極拳之后,卻號召全世界到日本學習太極拳,有些日本學者甚至著書立說宣稱太極拳源自日本,是日本的國寶。還有中醫藥,在中醫藥的國際貿易中有90%源自日本,而中醫藥的祖國中國只占中醫藥國際貿易總額的不足5%,而現在又有人呼吁廢除中醫,而韓國人卻在謀劃著把中醫改成“韓醫”去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三個例子是華僑文化博物館。華僑在世界近代史上為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我們當時沒有完整的歷史記錄,沒有系統的實物和文化展示。現在廈門大學搞了一個小型的華僑文化博物館,規模太小,容量十分有限。
中華五千年文明如何傳承,我們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盡管中華文化極為豐富多彩,但是現在充斥中國熒屏的卻大多是中華文化中的糟粕,或者是西方的暴力和色情、漫畫和網絡游戲等,尤其是各種各樣的庸俗乏味的西方式的選秀節目充斥熒屏,嚴重地影響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一些將西方文化也不齒的文化內容作為網絡游戲的內容,導致不少沉溺于網絡游戲的青少年走向墮落 。
任曉明說,學者們要下功夫研究中國的文化價值。現在是對老年人的休閑生活缺乏應有的關注,再不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可能在若干年以后我們將面臨著嚴重的社會文化和經濟問題!另一方面,休閑文化體現的是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一個人的休閑活動反映這個人的人品和文明素質。研究休閑文化就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責任感。
王國政說,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上,我們也要與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現在日本、韓國搶奪中國文化的發明權,就是這方面的典型表現。比如中醫針灸、我們的偉大經典《周易》都有國家在設法據為己有。
三、現代休閑教育問題
1、中小學的休閑教育問題。很多家長在控訴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危害問題。
馬惠娣說,互聯網在國外卻成為人生成長的一個重要工具。在美國似乎沒有聽說這是一個問題,學生們在網絡游戲方面的熱情和參與沒有導致如此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的學生們玩網絡游戲上癮,與我國的教育體制有深刻的關系。教育體制和發展模式使得正常的游戲不能被納入學生的生活中。應試教育完全無視孩子的游戲娛樂和玩耍天性,單純的知識灌輸——扭曲人性。另外的原因是,獨生子女沒有玩伴,而且生存壓力使得家長們爭先恐后地讓孩子參加各種技能訓練速成班,擠掉了孩子們的玩耍時間。馬惠娣還談到,現在所謂的偶像崇拜,為什么那么狂熱?因為電視是孩子們在唯一娛樂的內容。
專家們呼吁,要重視游戲的作用,為孩子們呼吁爭取更多更好的玩耍的時間。兒時的許多傳統游戲都丟失了,其實人的相應的角色意識和應有的素質都會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培養、訓練出來。于光遠曾說過講,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陽光、空氣和水以外,還有休閑和游戲是一切動物都需要的
2、中國呼喚休閑教育
中國缺少休閑教育確實是個不爭的事實。小孩享受不到童年的樂趣,身心健康受到損害。馬惠娣等專家學者曾多次呼吁要重視休閑教育。馬惠娣介紹,美國的休閑教育比較到位,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從小就開始了。比如閱讀訓練,主要是閑暇閱讀;而且開發智力、培訓素質,基本上是通過休閑游戲來實現的。文體活動就是休閑游戲,能夠培養很多人生情趣。每個人都可以學到自己獨特的休閑情趣和活動項目,從而擁有自己終生受益的休閑愛好。中學生在自己較為繁忙的課余生活中也能夠得到更多更有趣的休閑活動。西方人鼓勵孩子去探險,去不斷地進行全新的人生體驗。他們很早就對孩子進行閱讀訓練。
吳文新認為,現在的教育必須改革,否則孩子們沒有自由的游戲和玩耍時間,就無法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整天把孩子的身體束縛在的課堂上、教室里、臺燈下,把孩子的頭腦捆綁到各種應試題海之中,孩子天生就有的想象力、創造性以及思維的靈活性都逐漸消失了。休閑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人格健全和創造力的培養都是其他活動所不可替代的。
胡春莉還針對休閑教育提出了實施方案:編寫教材,開發一些學生適用的游戲,以充實學生的閑暇時間;開發一些拓展訓練,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一種全新的體驗,忘掉以前的身份;結合起來創造休閑產品和休閑服務,組織一個休閑教育協會,推廣休閑教育,把休閑課程納入學生的課程體系,至少搞成第二課堂。
張雅靜提到,要把休閑教育納入正式軌道。大力發展休閑產業,增加休閑服務和就業崗位。創新休閑方式,使之多樣化、豐富化,并引導它們走上社會發展的正式軌道。政府應推進免費的公共休閑和大眾休閑。發揮社區在居民休閑生活中的作用,社區的公益休閑要加強。政府要積極引導和推動休閑,成立一個專門的休閑引導和規劃部門。
劉河認為,休閑教育是休閑研究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加強高校休閑研究的課程設置是休閑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提出我國休閑專業設置在借鑒美國和臺灣休閑專業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特色。
劉海春還提到,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休閑教育被提到社會和政府的議事日程。我們對休閑教育必須合理、科學定位,休閑教育不應成為工作教育、要重“道”而不僅是“器”、要真正見“人”而不僅是“物”,否則休閑教育反而會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絆腳石。
四、麻將與麻將文化
1、中、日的麻將與麻將文化的比較。日本麻將博物館負責人名木宏之說,麻將源于中國,在世界上被稱為非常高級的游戲,已經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從紙牌到骨牌經歷了一系列的發展過程,現在相當完備。但與日本相比,中國對自己的傳統文化認識上還不到位。不能把麻將用于賭博。他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世界上非常先進的東西,希望中國人應該對自己的傳統文化進行重新認識,可以從對麻將文化的認識開始,系統地梳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至今仍有價值的東西。他說,全世界愛好打麻將的人士都在看著中國,希望中國能夠站出來正確地引導世界麻將文化的發展。
日本麻將組織負責人木下介紹了日本的麻將文化。他說,日本健康麻將協會堅持“三不”原則:不賭,不吸,不喝。目前,日本有大約2000萬麻將愛好者。世稱中國有“四大”:即,象棋、圍棋、橋牌和麻將,前三種都已經納入競技比賽的軌道,但是麻將卻受歧視。他認為要把中國優秀的文化推向世界,一定要有統一的競技規則。他希望中國能夠盡快研究制定統一的國際麻將規則,以便能使之進入國際競技領域,如進入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中。
國家體委原副主任徐才說,我們黨在建國之初作了幾件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事情,比如“三禁”——禁賭、禁妓、禁煙,這當然是好事。但是禁賭之后,連麻將這樣好的文化也被禁止了,那時候麻將文化幾近消失。而文革之后,則走向另一個極端,麻將一時盛行,便走向了賭博。于光遠先生秘書胡冀燕贊同麻將非賭化,她認為在這方面應該大力借鑒日本麻將協會的經驗,成立中國的麻將組織,如“中華健康麻將協會”,以便指導和推進中華麻將健康發展。
2、麻將的價值功能。日本麻將組織會長大偎秀夫認為健康的麻將活動有助于人的健康長壽。他介紹在日本主要研究麻將與健身的關系,通過麻將文化活動推動健身活動。他說他今年84歲了,身體很健康,這與他對麻將的鐘愛是分不開的。日本有些兒童少年12歲就開始打麻將,老人們是打麻將的主體。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他們運用麻將的健身原理來推進老人們的健身活動,實踐證明這種游戲的確可以使人健康長壽。
趙寶華認為,麻將不僅是一種休閑、娛樂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種文化,具有四個方面的社會文化功能:凈化心靈、開發智力、娛樂人生、規范品行。因此麻將值得開發,值得研究、規范和推廣,麻將文化提升、規范和推廣的空間還很大。
劉河認為,麻將審美的角度可以促進人的審美愉悅;從健康的角度可以防治老年性疾病。
3、從博弈論、認知科學和美學角度認識麻將。武漢大學哲學系桂起權教授從博弈論探討麻將的競賽邏輯。他說,打麻將過程中的決策是在不確定性的基礎上進行的,總體上沒有必勝的策略,但在某些步驟上卻有絕對制勝的把握。麻將是一種競技性的智力游戲,沒有合作只有對抗,沒有雙贏或多贏,只有單贏與零和兩種結果,是一種友好的對抗,屬于一種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隨機決策。從決策原則上看,主要是邊際效用最大化,這也是決策論的原則,不確定性是其前提和基礎;由于信息不對稱,因此主要靠直覺思維,這一點體現了中國人經典的思維方式——動態的直覺思維,而西方人則偏向于靜態的形式邏輯思維。這種通過動態直覺思維而達到平局或者一贏一輸的博弈可以稱為“麻將博弈”。玩麻將者每走一步都面臨著神秘的、偶然的陷阱或者取勝的可能性,其神秘性、刺激性、挑戰性就是它的游戲魅力之所在。
南開大學哲學系任曉明教授則從認知科學角度看麻將。他說,認知科學主要研究機器的智能,包含了現代心理學和語言學等,里面的很多原理與麻將規則很相似,認知科學中就有一個“麻將原理”。他認為,打麻將的過程就是一個動態的認知過程,實際就是一個進化過程,這具有哲學和科學的意義。在認知活動中存在一種現象:不同的主體從事同一個認識過程,結果取決于這些主體之間的復雜關系。與象棋、圍棋不同,麻將是一種不完全信息博弈,技巧是決定性的因素,因而具有公平性;屬于不完全歸納推理,具有不確定性,其中的決策是風險決策。
中國藝術研究院崔自默博士從美學的角度看麻將。他認為可以從打麻將中體會藝術的起源。于光遠老說過“人之初,性本玩”,藝術是否也與玩有淵源關系,還需要進行研究。他說,大多數游戲活動不占有太多物質資源,主要是有利于人的精神發展。對麻將的認識也是如此,是不是賭博,不取決于玩的工具本身,而取決于玩它的人,在賭博者眼里,任何東西都是賭具。他認為,在挖掘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資源的時候,可以盡可能少地消耗物質資源,并盡可能多地利用人類自身的智力和精神資源。
4、麻將與麻將文化的發展。關于麻將的發展,國家體育總局杜維忠認為有兩種不同的發展態勢:競技麻將和賭博麻將,前者主要是在統一的競賽規則指導下,以輸贏為目的,體現一種智力競爭的奧運精神;而后者則是人的占有欲望的一種表現形式,其目的在于賺錢或盈利。
趙寶華認為,還有另外一種麻將就是休閑麻將,人們在游戲過程中體驗到一種快樂和自由,是人們自娛自樂的一種形式。杜維忠提出,對于競技麻將,中國官方應該將它正式納入經濟體育的軌道,制定世界通行的麻將競技規則,實行統一管理,提升其游戲的文化品位,并舉行各種國際性的比賽,推廣中國文化。對于休閑麻將,將其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對于賭博麻將,要下大力氣治理禁止甚至取締。國家對于麻將這種民間的休閑和游戲活動,不能放任自流,而要積極引導,比如成立“中國麻將運動協會”,民間麻將運動組織要與學者和相關部門聯合起來,共同推進。
對于麻將文化的態度,國家體委原副主任徐才指出應該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搶救現有的麻將文化,另一種是弘揚麻將的文化價值。他認為搶救的一個重要辦法就是使之規范化。
原國家體育總局、現北京東方鐵人體育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忠認為,麻將運動要堅持“健康、科學、友好”的宗旨。針對人們對麻將認識存在的誤區,他呼吁要為麻將“正名、正身、正氣”。為了更好地推廣麻將運動,我們必須在規則、制度與體制、品級認證等方面下功夫,為選手創造更好的平臺。他提出了競技麻將的未來的四個發展方向:鞏固現有制度,使競技麻將成為主流;加強裁判員管理;完善麻將設施器材;完善網上正規麻將比賽。他強調,中國人要有危機感,因為麻將在日本有組織,有法律和社會地位,有經濟支持,而我們要推廣麻將任重道遠。
五、成立全國性休閑組織
大家認為成立全國性休閑組織非常有必要,可以把各方面研究休閑的人們組織起來,便有了歸宿感、家園感。這樣人員也相對穩定,搭建起一個交流和溝通平臺,既可以促進休閑研究,對經濟社會發展也十分必要。
四川休閑學研究會的代表韓蜀霞和譚愷建議明年的休閑年會在成都召開。
(劉海春、吳文新、劉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