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宣言》①
當今,中國人的法定假日生活已有115天,這意味著人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閑暇中度過。這一國家行為使得休閑成為中華民族一個新的福祉。關注休閑,實質是注重用文化引導和人文關懷的力量推動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這是中華民族人文復興的新路標。
學者們以“學問”的方式關注國計民生中的休閑現象,關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休閑智慧,關注社會轉型中休閑價值的提升,關注大眾的、民族的、科學的國民文化休閑需要,關注科技創造與休閑的互動關系,是當代學者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關注休閑這一新的社會文化現象,以及由這一現象提出的哲學、社會學、文化學、行為學、經濟學等理論與實踐問題,意在為學術問路,為民生祈福,為社會擔道義,為大眾啟心智。
對個體而言,休閑與個體生命的存在質量和生活品質密切相聯,是產生幸福感的來源之一。
對社會而言,休閑是社會公共政策、經濟政策、文化政策、社會保障的重要議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要素。
對各級政府而言,休閑是管理和服務于國計民生的手段和思維方式,是從經濟、行政、科技、法制等手段,轉向以人文關懷的方式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新起點。
對社會生產力而言,休閑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提升人的教養,可以從多方面培養人的能力和興趣,從而增加個體生命價值和創造價值。
人類成長的歷史表明,休閑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是人的本體論之所在,是人“成為人”過程中的重要舞臺,是人類通往美麗精神家園的適宜途徑。不同時代的思想家們無不充滿激情地贊美休閑。亞里士多德說:休閑是哲學、藝術和科學誕生的基本條件。老子說: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馬克思說:人有了充裕的閑暇時間,就等于有了充分發揮自己一切愛好、興趣、才能、力量的廣闊空間。個人就會在藝術、科學等方面獲得發展,個人的充分發展又作為最大的生產力反作用于勞動生產力。
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休閑始終作為一種特殊的亞文化形態傳承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血脈,并且以直接、親切、富于情趣、人文關懷的力量滲透在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中。文化依靠休閑滋養,休閑培育文化品質。沒有休閑難有真正的哲學、科學與藝術,也難有真正的生活品質!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高超休閑智慧的民族,古代圣賢常常將休閑與自然哲學、人格修養、審美情趣、文學藝術、養生延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表達著我們民族的聰明與智慧、道德與倫理、勤勞與善良。
勿庸置疑,中國正全面邁向小康社會, 休閑必將對社會、經濟、文化產生重要的影響——影響著人的存在方式、生產方式和行為方式,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影響著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影響著社會的生產關系和產業結構,影響著文化政策、經濟政策和社會保障政策的制定,影響著領導決策層的戰略選擇與調整。
因此,我們呼喚處于社會轉型中的人們,用休閑鑄造文化資本,豐富精神世界,完善生命過程,開擴生活空間,融洽人際關系,建構社會和諧。
這也必將是中國對未來世界文明的又一個偉大貢獻!
2008-中國:休閑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
暨中國休閑哲學專業委員會代表會議
2008年11月8日
① 本《休閑宣言》系2008-中國:休閑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暨中國休閑哲學專業委員會代表會議期間經全體與會代表討論并起草。特別感謝劉孝廷、劉琦巖、崔偉奇、寧澤群、吳文新、張雅靜、劉晨曄、劉海春等人的參與和修改。馬惠娣最后定稿。特別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