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09
回望剛剛走過的2009年,不禁想起一幅楹聯:“桃花源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黃鶴樓 才子云集,吟詩賦句。”
把今年中國休閑研究喻作“桃花源”似不為過,因為這里田園浸染,桃花盛開。可謂風景這邊獨好。
孫林葉所著《休閑:理論與實踐》乃書品精致,追求高遠;人品恬然,卻蘊育爆發力。其作品是近些年來休閑學界的一本好書。
程遂營所著《北美休閑研究:學術思想的視角》一書展現了北美休閑研究的百年史。閱后不覺間“身眼手法步”都更到位。這是作者訪美歸來的傾情奉獻。
吳文新新著《大眾休閑與民閑社會——膠東半島城市休閑發展狀況研究》,其文,寓理于情,其人赤誠執著、百折不撓,是良知學者的民生情懷。
吳必虎新著《旅游研究與旅游發展》一書“虎說八道”,參透了他對旅游與休閑的新理解,足見精英者的睿智。
吳承忠所著《奧運機遇拉動下的北京休閑經濟發展》,雖是課題的終結,卻給我們帶來了休閑經濟研究的新起點和新思考。
“西方休閑研究譯叢”第二套,已有3本問世,從跨學科角度再現西方休閑研究的歷史脈絡與流派風格。這是集30余位編委與譯者們歷時六年的勞動果實。
《國計民生中的休閑——2008年休閑學術年會文集》是“2008中國休閑與社會進步休閑年會”論文文萃集結,在休閑哲學專業委員會學術處的主持下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10月召開的“國際社會學休閑研究委員會中期會議暨2009中國休閑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上,來自世界十數個國家的學者和中國學者齊聚北京友誼賓館,可謂“黃鶴樓 才子云集,吟詩賦句”,其盛況空前。
于光遠以95歲高齡親臨會議,指出:休閑是科技帶給人類的一件最重要的“禮物”。它既可成為人類“成長”的助推器,也可以因“閑”不當,而讓人類淪為“魔鬼”。
成思危再次呼吁全社會對休閑文化的理解與閑暇時間的正確利用。指出:中華民族優秀的休閑價值觀中蘊含著巨大的文化軟實力。
王文章致辭說:中國休閑研究的宗旨是:關注國計民生中的休閑,關注休閑中的人文關懷,并實踐和服務于公眾文化生活之中
范曾以詩人的激情發表“休閑的哲學”,吶喊出:如果現代物質主義勝券在握,人類的前景便會一片漆黑。用休閑救贖人類的心靈吧!
幾位國際組織領導與學者們對休閑的贊譽、對人類文化現狀的反省讓我們倍受感動和震動。羅伯茨教授發言中說:“我們來不是為了說教,而是傾聽中國學者的聲音,需要向中國學者學習。”給了我們幾許激勵與鼓舞。
會議發表的《休閑文明北京共識》得到國際組織、與會代表的贊譽和認同。
社區和城市參與休閑,表達著社區與城市管理者的溫馨與人文關懷,是人性的進步,是服務理念的轉變,它們將成為休閑研究的“實驗田”。也將為正在形成的中國休閑研究學派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力量。
2009年休閑哲學專業委員會承擔并完成了中國科協項目“科學、哲學、藝術相互關系”的課題討論。朱麗蘭的“五識人才”(即知識、學識、膽識、見識、賞識)與張開遜的“三通人才”(即貫通中西、匯通文理,融通古今)為課題畫龍點睛。
在眾多學人、同道、機構的努力下,中國休閑哲學專業委員會榮獲了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2009年先進單位稱號,被表彰。
國際休閑社會學研究委員會對中國團隊歷時一年籌備并圓滿完成在北京召開的國際會議予以褒獎。中國藝術研究院休閑研究中心、休閑哲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旅游規劃與研究中心、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小康》雜志社、人民政協報等12個單位獲得了獎牌。
時光荏苒,牛歸虎至。漸行漸遠的拓荒牛留下了“桃花源”和“黃鶴樓”;正疾速而來的虎——“在夜色的森林中,你光焰如炬,造物者以何等的氣魄與手筆,造就了這威嚴的虎虎生氣!”(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虎吟》中開首的句子,為劉耳譯句,馬惠娣校句。)
相約虎年,相迎傲骨雄風!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休閑哲學專業委員會
中國藝術研究院休閑研究中心
馬惠娣
2010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