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休閑沙龍系列啟動
馬惠娣
2012年3月29日
中國文明休閑學術系列將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休閑文化研究中心、中國休閑哲學專業委員會、人民政協報社等多家單位聯合舉辦,2012年3月29日為沙龍系列的首次活動,以后將以不同的方式定期舉行。
中國文明休閑沙龍系列,秉承中國休閑研究的宗旨:關注國計民生中的休閑;關注休閑中的人文關懷;關注休閑中的文化取向;關注文化中的休閑現象。
履行服務公眾的使命:為學術問路,為民生祈福,為社會擔道義,為大眾啟心智。
采取“沙龍”這一形式,旨在以輕松自由的討論,激發每一個參與者的靈感與思想火花,在“無心插柳”與“驀然回首”中發現創造的真諦、樂趣與源泉。
我們也準備在“沙龍”的基礎上,逐漸開展“休閑文化公益講座”,將邀集社會有識之士——德品兼有、學道精通、為人師表等學人同道,以不計報酬、樂于奉獻的精神盡社會之責。在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人民大眾中繁榮文化生活。
“沙龍”立足于對話、聊天、激辨,圍繞主題講述你自己、你周圍的人、你身邊的故事,我、你、他匯集成這個時代生活的一種聲音。所有這些,也許帶給我們新的思考角度、新的觀察社會的方法、新的文化趨向。沙龍向全社會開放,各階層、各領域、各種背景的人均可以參加。
先期確定的五次沙龍,將分別關注:“閑暇時間分配”、“喜歡的生活方式”、“‘沙發客’和‘背包族’”、“喜歡的休閑方式”、“最近讀了什么書”等內容。每次一個主題,主持人制(開場白10分,能引領主題深入討論)。
第一、為什么要關注“閑暇時間”?
當代科學技術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將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人有了充裕的閑暇時間,于光遠先生多年前說:我們進入了普遍有閑的社會。
目前,中國法定假日全年為115天。其中一些群體的閑暇時間擁有量則更多,比如:學校有寒暑假,全年約160天。國家機關、科研與事業單位享有“帶薪休假”制度,每年約10天,全年約125天。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民,由于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全年約有半年閑。從事第二產業的工人,由于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約有幾千萬人處于待業、失業、不穩定工作狀態。退休人員絕大多數是賦閑在家。就業結構多元化、工作形式多樣化、生活樣態多模式化使“彈性時間工作制”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閑暇時間多了干什么?這是時代的大課題。因為,閑暇時間具有多重價值,馬克思曾說:人們有了充裕的閑暇時間就等于享有了充分發揮自己一切愛好、興趣、才能、力量的廣闊空間。勞動者的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得以提升。
我們關注和討論“閑暇時間”,是希望知道:在你的生活中,閑暇時間占有多少比例?你如何分配它們?閑暇時間給你帶來了快樂、煩惱、孤獨、無所適從……?閑暇時間給你的發明創造提供了條件?等等。
第二、為什么要談論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含有生活時間、工作時間、休閑時間三大時間結構,每個個體以其行為、態度、旨趣、觀念和價值等要素構筑自己的生活輪廓與軌跡。生活時間、工作時間相對規律,而休閑時間則內容豐富、因人而異,但人的成長和發展與它關系極為密切。過去的10年,人們的生活時間、工作時間、休閑方式都發生了快速的變化。諸如: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環境友好、簡單生活、垃圾分類、快捷酒店、體育健身、公益事業、彈性工作、失眠焦慮、專享奢侈、時尚新潮、旅游購物、亞健康人、精神抑郁、富貴病癥、自殺陡增、繁忙無序、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生態危機、道德危機,等等折射這個十年的生活萬花筒。
我們想知道,您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中有何體悟?
第三、為什么要做“沙發客”和“背包族”
“沙發客”( Couchsurfing)與“背包族”(backpackers)是當今旅游大潮中的兩支“新軍”。他們的共同主張是:簡單出行、節約出行。他們更在意:觀覽天下風情與人情、參悟人道心規與習性、踐行友好自然與人倫、崇尚仁善忠良與厚德。
您是“沙發客”與“背包族”中的一員嗎?如果是,請讓我們分享你的體驗與感悟。如果現在還不是,那么,將來你打算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嗎?
第四、你所喜歡的休閑方式
休閑方式的選擇,實際是對生活方式的選擇。良好的休閑方式不僅有益于身心,而且對培養心性旨趣、審美能力、思想靈感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休閑是積累個人、家庭、社會、國家文化資本最重要的途徑與方法。羅素說:是休閑將人區別開來。陀斯妥耶夫斯基說:一個人的后半輩子均由習慣組成,而他的習慣卻是在前半輩子養成。
您喜歡什么樣的休閑方式?休閑真的助你與他人區別開來?你的后半輩子是前半輩子養成習慣的延續?
第五、最近讀了什么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的源泉、人類的精神食糧。當今,出書之多、之眾可謂前無古人。有人說,如今百分之九十的書是垃圾。不知您怎么看。但我們更想知道:你在魚目混雜的書海中如何選擇你喜歡的書?讀了什么書、為什么要讀這類書、你從書中獲得了什么?你認同中國古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讀書觀嗎?
未來,還有系列沙龍主題推出,我們期待您的意見和建議。沙龍的基本原則是: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大眾,在對話中求證見解和見識,在激辨中閃現靈感和智慧,在交流中增強好奇心和創造力。
末了,還想談談什么是沙龍?
“沙龍”起源于意大利語Salotto,原意是有裝點美術品的客廳,“沙龍”誕生于15世紀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宮廷。17世紀沙龍進入法國,最初為盧浮宮畫廊的名稱,“沙龍”即為法語Salon一詞的譯音,開始流行于巴黎。沙龍的來客通常為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政治家,以及文人雅士。這類沙龍通常由出身貴族的女性主持,她們才貌雙全,高貴優雅,被稱為“女才子”。
18世紀以后,沙龍的內容與形式有所變化。
19世紀以來,沙龍進入鼎盛期,誕生了一批西方人文精神領袖與導師。“巴黎左岸”是沙龍最杰出的“作品”,在那里,你也許一不留神就會坐在海明威坐過的椅子上、薩特寫作過的燈下、畢加索發過呆的窗口、圣羅蘭經常涉足的地方。
當代沙龍,已五花八門,形式更多元化。
沙龍雖歷經百年變化,但沙龍的精髓與別樣在于:心無羈絆、思想碰撞、激發靈感,產生“無心插柳”、“驀然回首”、“踏破鐵鞋”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