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2012
2012年,一個特別的年份:當世之人有幸見證了太陽系進入新“季元”。據西元前6世紀瑪雅人當時的天文觀測,太陽系是繞昴宿星公轉的。通過計算得出太陽系繞昴宿公轉一周的時間——等于地球軌道附近太陽系自轉一周的一歲差周期——約為25800年。瑪雅人認為,每個歲差周期內太陽系也經歷著季節變遷,并將之分為五季(25800/5=5160年,接近5125年),2012年12月21日為太陽系的“立秋季”之始。這是早期人類文明的見證,亦是天文歷法乃至數學計算的天才之作。
然而,不知何時起,2012年被釋為“世界的末日”,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多國多地有人開始建造逃生的“諾亞方舟”,有人囤積方便面、礦泉水、蠟燭,有人躲進地下碉堡,有人開始捐家產,甚至蹦出一個“萬能神”聲稱拯救人類。據說,這類行為以中國人居多。據中國科協2010年的調查顯示,全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3.27%。即每100人中僅有3人具備基本公民科學素質。
也有人將“世界末日”說,歸罪于美國災難大片《2012》。其實,那是無知之人對《2012》的誤讀。該片以2012年為背景,揭示了人類在自然力面前的卑微與弱小,告訴人們:不要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人類(恩格斯語)。這是真理!當然,影片中的人文故事同樣震撼人心。
今年中國也出了一部災難大片《1942》,再現了1942年中國河南一場大饑荒在戰火、寒冬、官吏腐敗中至300萬人餓殍橫野的一段歷史,剝露出中華民族無法遺忘的傷痕。這部影片是一次撫今追昔的文化反省,是一種以史為鏡的心靈拷問,是和平與豐饒時代叩人魂魄的警示,是難得一見的電影人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展現。然而,此片的票房竟不抵一部搞怪、荒誕、無厘頭的《泰?》。有人說,“賀歲時節,何必讓人那么沉重!”也有人說:“平日那么不輕松,看場電影就圖樂呵樂呵嗎,何必要有什么收獲!”這些是隨意直言?還是愚樂至死的生活態度?是不屑歷史記憶的回響?還是價值信仰體系的孱弱?值得深思!
今年還有一件重要的大事——中共十八大召開。“老三屆”開始執掌江山社稷。習近平執帥印當天有一段打動人心的話:“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是在電視直播中聽到的,當時甚為激動。
看這幾位領導人分外親切,主因是我與他們的年齡相仿,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曾有過共同的雄心、壯志、理想、信仰。在網上看到他們當年插隊的照片,不禁把我帶回那個風華正茂的年代,想起了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戰友、同學、鄉親們。就是在那個時候,面對農村、農民、農業之貧窮落后之狀讓我熱淚長流,也開啟了我對中國社會了解與思索的欲求。小習(習近平)、小李(李克強)是我們知青中的佼佼者。當年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正在轉化為他們實現中國夢想的原動力,他們的人格魅力正在呈現,他們的領導能力正在釋放。當然,“物必先腐,而后蟲生”也正挑戰和考驗著他們的智慧與德行。
今年是龍年,自然“龍種”大豐收。然而,屬龍的人未見“龍袍加身”。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七人,有屬蛇、羊、狗(二人屬狗)、雞、鼠、豬,唯獨沒有龍。難道不是對世俗的反諷!
今年也是“休閑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的第十個年頭。會議主題關注:“生活方式與閑暇時間分配”,與“十八大”精神相契合。來自哲學、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經濟學、城市規劃等諸多學科的學者給休閑問題的跨學科研究提出了新問題、新方法、新視域。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秘書長尚智叢親臨會議,他認為:休閑哲學應當適應時代的發展,探討人的本質、勞動的本質、休閑的本質,以及生活的真諦,認識它們在交互過程中的邏輯關系。王文章院長指出:科學、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增強生活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因此我們的生活要融入文化藝術與審美。這些思想對休閑學人是激勵也是給予方向。
今年舉辦的5期休閑學術沙龍,亦是一道風景線。主辦方旨在以“沙龍”這一形式,激發每一個參與者的靈感與思想火花,在“無心插柳”與“驀然回首”中發現創造的真諦、樂趣與源泉。多篇“心閑”之作,其思想優美、文筆練達、箴言皆是、思維奇妙。
明天就是2013年元旦,一元復始,萬象更新。2月9日就是中國人的陰歷年(春節),農歷蛇年。又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蛇年總歸要談點蛇的事情。蛇是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的總稱,種類之多達3000余,部分有毒,但大多無毒。有關蛇的成語很多,如:杯弓蛇影、打草驚蛇、畫蛇添足、虎頭蛇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等等,這些成語被經常運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伊索寓言中“農夫與蛇”的故事,致使我從小對蛇就有恐懼感,因而蛇也成了我最不喜歡的動物之一。可是,我是動物保護主義者,不知怎樣處理我對蛇(還有老鼠等動物)的情感,這個問題一直讓我糾結。其實,蛇挺無辜,我與它從未接觸過,怎么就排斥人家呢?是心理出了問題,亦或倫理出了問題?
毛澤東是大家,蛇在他那浪漫主義的詩句中是那樣的“活潑與奔放”——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就用毛澤東這首《沁園春·雪》賀蛇年的到來!也一并贈予習近平、李克強。
馬惠娣
2012年12月31日晚
臺灣朋友李明宗先生讀後的回應與補白
拜讀您的大文,有幾點想法回應:
其實我覺得真正相信「世界末日」論的少之又少,只不過大家覺得很有趣就刻意以假當真炒作一番,而世界各國商業機構如高檔餐廳、特色旅店、特殊行程等也接機會搞個「末日狂歡」,藉機會賺一筆。因此這又成為一種很特殊的「觀光現象」,這當然也廣義「休?文化」一種變體,我覺得蠻有趣,值得觀察與省思。
希臘悲劇是人類文化之瑰寶,亞里斯多德對悲劇評價極高,悲劇并不是哭天搶地的通俗劇,而是呈現出一種人與難以違抗之命運搏斗的勇氣與悲愴,因此人們觀劇之後其精神獲得凈化與升華,這不就是「休?」的最高境界嗎?!電影也是如此,真正好的電影不會像上課那?沉悶,也不是無俚頭亂搞笑卻令觀眾越看心靈越空虛。所謂好電影,即使是沉重的主題也會以高超的?術手法處理得很引人入勝 (如張?謀的『紅高粱』),而有趣的電影也能令人深思,笑中帶淚 (如卓別林的電影)。
中國為文化古國,正因為文化積淀太深厚,大多數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很多的文化薰陶,因此更容易透過「文化鏡片」去觀萬物,例如所有的動物我們都會做「擬人化」的思考,例如狼是殘暴的、邪惡的、陰狠的,因此獵狼殺狼似乎就沒什?不對。等到狼?已快絕滅,而又有作家寫出『狼圖騰』一書,狼又被認為具有足智多謀、精誠合作、永不言敗、堅韌不拔等美德。其實,如果受過生態學訓練的就知曉,所有的生物都是生態網絡的一環,他們只是順著自然的規律覓食、成長、繁衍罷了,人類所有的形容詞套在他們身上其實都是不宜的。因此,就要看某種動物的運氣,如果被認為吉祥的,如家燕、蝙蝠、鶴等,生存機會就高一些。反之,如被認為是邪惡的或有滋補、壯陽功能者那就可憐了,如犀牛、娃娃魚、甲魚、毒蛇、鯊魚翅、燕窩等,大量遭屠殺祭五臟廟。
其實這種對萬物「擬人化」的取向,幾乎大陸所有石灰巖洞也都這?搞,依據其造型編個「豬八戒娶親」、「仙人?藥」、「童子拜觀音」等故事,我大陸去過二十趟,從未看過任何一個石灰巖洞有對其「科學性」做介紹的。馬主任,您世界走過的地方不少,應該可以理解我不是在無的放矢,而我也認為以你重量級的人物,講話很有份量,登高一呼,說不定可以有助於這方面品質的提升,這樣豈不就能使巖洞景觀的「科學性」與「傳奇性」兼具。
去年五次「學術沙龍」由於後兩次我未接到訊息,無法隔空撰文呼應,希望今年仍有機會?與。
好朋友直話直說,毫無修飾,請見諒。
祝平安健康
李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