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的世界:社會學面對的新挑戰
——第18屆國際社會學大會紀要
馬惠娣 郄 藝
一
日本,橫濱國際和平會議場——這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中心,正張開它的臂膀迎接來自全世界數千名社會學學者到這里交流、對話。
2014年7月13-19日,第十八屆國際社會學大會在這里舉行。會議主題確定為“不平等的世界:社會學面對的新挑戰”。歷時四年的籌備,學者們精心創作的成果正在這里接受檢驗。
第十八屆國際社會學大會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一如以往的會議風格,碩大的會場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主席臺依然如故地簡樸、簡約、簡單,沒有標語、沒有橫幅、沒有鮮花。舞臺的側邊設主持人講臺,舞臺中央設一主題演講者的講臺。
國際社會學協會主席、日本社會學協會主席、橫濱市長致辭(由人代為宣讀)依次簡短進行。
下屆大會的主辦地加拿大多倫多市代表表示了對承辦19屆國際社會學大會的信心和承諾;簡要介紹了加拿大和多倫多的概況,希望四年以后,與大家再次聚會。
依然,遵循國際社會學大會開幕式的風格,開幕式上展示了舉辦地國家的民族藝術表演。三位年輕日本藝術家以鼓、笛子、鋼琴三種樂器,獨奏或合奏了不同的曲目,雜糅古典與時尚、現代與傳統、民族與世界、浪漫與幽默、簡約與豐富、虛幻與現實、熾熱與激情等多重要素為一體。三個人的演出,竟傳遞出“轟轟烈烈、大氣磅礴”之勢,得到了近6000名與會代表的熱烈反響。
二
開幕式的重頭戲——大會主題報告,本屆大會主席——邁克爾·布若沃伊,英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學派的締造者,公共社會學的主要倡導者,其著作《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變化》一書被譯成多國文字出版、傳播。在17屆國際社會學大會上當選主席(2010 - 2014)。
他首先告訴大家,這屆會議參與人數為歷屆之最,達6000人,來自120個國家。而日本另有5500名社會學學者出席會議。日本社會學協會為籌備這次會議作了大量認真與細致的工作,為每個與會者提供了便利與有效的服務。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致以真誠的謝意。
他還說,過去的四年,國際社會學協會又有了新的發展,其中發達國家會員增長速度最高,其次是第二世界國家,而第三世界國家的會員增速為最低。由這個數據作為開端,他激情四射地演講了“不平等世界:社會學面對的挑戰”這個主題。
他說:社會學者以其敏銳的意識,關注到社會轉換帶給這個世界的不平等,因此,世界社會學協會不能、也不應該缺席對不平等問題的討論與對話,這一直是這個協會和學科堅守的傳統;通過這個舞臺,將以我們獨特的學術條件,以知識和道德力量的禮儀形式歡度社會學界的“世界杯”(當時“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在巴西舉行)。以理性、多元、跨學科面對當今世界最為復雜的問題,并迎接“不平等世界”帶給我們的挑戰,用學者的道義和責任保護社會平等和人類生活。
他回顧了人類近30年的歷史,指出了戰爭、暴力、貧窮、霸權的現象仍充斥著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他特別回顧了“人類新千年目標”的各項議程,并不無遺憾的說,許多目標不僅沒有實現,而且有些問題依然嚴峻,諸如女性問題、青年問題、種族問題、外來務工者、種族歧視、區域不平等等問題。這是人類社會生活環境面對的問題,而自然生態環境也沒有得到良好的改善,諸如: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等。他指出,不平等現象是一個十分復雜和盤根錯節的問題,因此,社會學者應以學術的和專業的視角參與這個討論。令人高興的是國際社會學協會所屬的55個專業委員會和24個聯絡工作委員會所屬的6000名與會者,將用智慧和理性剖析“不平等的世界”,并為之“尋醫問藥”。
邁克爾·布若沃伊主席的演講長達一小時,內容豐富、思想深邃。他在演講過程中充滿激情,充滿真知灼見,充滿幽默,吸引全場6000與會者靜靜聆聽。
三
55個專業研究委員會,在“不平等的世界:社會學面對的挑戰”主題下,從各自專業角度加以討論。
這些委員會探討的話題輻射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包括:經濟、軍事、政治、法律、醫療、心理、文化藝術、體育、農業、災害、社會保障、城鄉和區域發展等,還有針對社會學學科理論和學科史展開的討論,可謂是包羅萬象。
其中涉及的不少熱點話題和研究進展對中國社會學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經濟與社會委員會討論了南南關系和全球不平等格局等主題;教育社會學委員會就教育中的不平等問題,以及各國家各地區不同的教育不平等模式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種族主義、民族主義和民族關系委員會討論了關于歸屬感和身份認同的研究挑戰,尤其強調在理論和方法層面上的批判性參與等;老齡化社會學委員會圍繞人口老齡化展開,討論了四種民主模式中老年人工作和照料責任的劃分等問題;法律社會學委員會討論了災難應對的相關法律和法律服務等;社會學理論委員會探討了娛樂、休閑、體育和市民社會等話題。此外,大會還設有休閑社會學、武裝部隊和沖突解決、區域和城市發展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概念和術語分析、異化理論和研究、社會階層和社會運動、社會學邏輯和方法論、藝術社會學、社會控制論、青年社會學、勞工運動等多個專業委員會,從各自的專業角度探討了當前全球社會學界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和研究趨勢。
四
休閑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共計有22個主題進行討論。這些主題包括:針對不平等世界中休閑問題的全球反思;動蕩時期的休閑、文化與藝術;休閑與生活質量;休閑與家庭之間的相互支持關系;全球化時代的女性、休閑與性別政治;休閑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應對全球流動性和相互依賴性增強、不平等泛化時代的新挑戰;情緒在跨性別和代際間休閑實踐的正當性問題;東亞地區的休閑、資本市場和國家;多維度的休閑;全球環境惡化——基于休閑和旅游業的角度;休閑和不平等性的再生產;不平等世界中的休閑和教育;在當前的不平等世界中直面 “休閑文化”的終結;當代日本文化與家庭生活中休閑的地位;兒童與休閑——交叉的不平等;休閑作為青年集體流動性和尋求平等的機構;精神和肉體在恢復身體健康方面的同等地位——基于休閑學的方法;休閑與老年人健康;不平等世界中的休閑與對健康和幸福的追求;振興休閑學的未來;等等。
以上這些議題,充分反映 出本次休閑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成員針對休閑問題進行了跨學科性的研討,不僅在休閑學內部各分支領域間彼此交織,而且在“不平等的世界”這一大會主題之下,將不同學科視野納入討論范疇;不僅貢獻出休閑學對于不平等這一世界性熱點議題的獨特理論方法和批判角度,還呈現出了該問題的復雜性和立體性。
不平等是解決我們這個時代諸多棘手難題的最大阻礙。今日世界之所以充滿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是因為少數人所進行的大量而快速的財富積累,導致了全球數以萬計人的財產被剝奪、陷入貧困、被社會排斥。盡管沒有任何一個社會能夠避免這種歷史進程,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自20世紀以來,特別是20世紀的最后三十年間,社會兩極化已經在各種因素合力作用下大大加重了,包括不寬容的體制、戰爭、人為或自然災害,以及對致力于捍衛公共服務價值的社會組織的忽視、降級乃至遣散。沒有任何一個社會機構或社會現象能免受全球不平等浪潮的沖擊。
休閑,作為一個對于人類生活至關重要的社會現象,首當其沖承受著不平等的影響。但是休閑的核心卻應當被予以重視,因為它蘊含了重要的人生目標,它不同于金錢和權力,休閑是人們用以達到理想生活水準的途徑。此外,休閑與其他社會領域和現象在深層次上是互聯互通、彼此交織的,比如:教育、兒童、青年、老齡化、家庭、女性、工作、志愿服務、移民、社群凝聚力和民族關系、城市化、環境、科學技術、健康和幸福、生活質量、媒體和通訊、社會轉型、體育、旅游、文化以及藝術等。“針對不平等世界中休閑問題的全球反思”這一話題,反映的就是在全球視野下,對于面臨不平等挑戰的休閑模式和實踐的一種追問和思考。
由于本次大會在日本橫濱召開,所以一些議題的設置突出了地區特色,更多地關注到了日本、東亞乃至亞洲地區發展面臨的社會學問題。其中一個議題是“東亞地區的休閑、資本市場和國家”。該議題關注的焦點是在東亞地區(日本、中國、中國臺灣、韓國等)快速發展、高度工業化的資本市場和辛勤工作型社會的背景下,與休閑和國家政策之間的關系問題。其目的在于促進地理空間上的均衡對話,比較東亞不同地區與國家間休閑發展軌跡的異同。所涉及的方面包括:“發展型國家”的工業拜物教;針對休閑追求自上而下的社會規劃;以及對土著居民、草根階層和休閑商品化浪潮對休閑活動的沖擊等諸多方面的反思;本地化休閑在工業時代和后工業時代文化和法律體制環境中逐漸消失的現狀;“現代化的”休閑觀念與形式的輸入。這一議題所收納的論文,大都考慮了東亞相對較長的工作時間和其他社會經濟與文化限制對休閑的獨特影響。
除了各分委員會的內部會議外,本次大會還設置了跨委員會的綜合會議。這種設置為社會學各分支領域間的跨學科討論提供了寶貴契機。
比如“休閑社會學專業委員會”與“溝通、知識和文化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了題為“在當前的不平等世界中直面‘休閑文化’的終結”的討論。在過去的百年間,休閑在西方工業社會中已經占據了重要地位并成為了大眾現象。J·杜馬扎迪爾認為休閑是現代文明的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機器時代的訴求之中,但同時卻與這一時代的身體和道德約束相背離。
休閑活動是一個當代文化中享有成就特權的領域;休閑的價值——“休閑文化”,或者用M·沃芬斯坦的話來說“趣味道德”——是休閑生活中最廣為傳播而富有吸引力的組成部分,盡管社會不平等在休閑活動中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在西方社會的“富裕時代”(大概在1950至1990年間)結束之后,一方面,新的情況諸如經濟危機、更廣泛的貧窮等情況陸續出現,使得人們擁有的休閑權利不斷弱化;另一方面,新媒體為包括底層人民在內的社會大眾提供了更多機遇,創造了人們可以親身獲得的休閑機會,比如電影、電視劇和電子游戲等。在上述情形之下,該議題要求對休閑文化作出重新反思,鼓勵與會者思考:休閑在當今社會的大眾文化中是否還是最廣泛、最有吸引力的組成部分,休閑在當代社會生活和文化視域中究竟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在“動蕩時期的休閑、文化與藝術”一組的討論中:大家十分關注環境問題和氣候變化對當代生活的影響。可以說,就像2008年經濟危機一樣,近幾十年來的氣候變化加速同樣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在價值觀、行為方式、經濟發展模式等各方面,實現社會文化的重大轉向。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每個部分都需要進行轉變。其中,當代休閑需要進行的最重要的轉變之一,將會是減少搭乘路面或空中交通工具的出行旅游。浪費和過度消耗稀缺能源的嚴峻問題,將為消費主義和瘋狂購物拉響警鐘。
上述這些變化也會對藝術和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出行旅游的衰退會直接沖擊到旅游業和機動車行業。人們會在離家更近的地方享受自己的休閑時光和假期。休閑的本地化趨勢將振興本土文化和藝術的發展,并將在新技術的輔助下邁向更加虛擬化的休閑體驗。藝術在引領當代社會批判與促進社會變革方面將會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筆者參加了這一主題的討論,并在會上作了“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休閑價值譜系”的演講。文中指出: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休閑”二字意喻深刻,表達了中國文化傳統中處理人與自然、與生活、與社會關系的基本哲學理念。休閑價值的獨特在她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和滲透到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中,并成為傳統中國人的一種生存智慧。中國正在崛起,我們不但能輸出“中國制造”,亦能讓世界傾聽中國文化的聲音,感受中國文化的力量——那就是讓全世界都理解并體察到中國文化中“靜”與“禮”的傳統。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當下許多中國人已被“貪欲”與“浮躁”所控制。尤其不能忘記“萬里長堤,潰于蟻穴”的道理。因此,筆者呼吁:文化自覺,當由“平凡瑣屑之事”做起。
五
大會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專門組織了“中國學術日”,主題關注“中國的改革和社會轉型”。 “中國學術日”為三個部分:中國的改革和社會治理、社會轉型和結構變遷、社會轉型和社會流動。多位中國學者在會上發言。筆者還注意到,此次會議中國參會學者相對以往較多,也有一部分人是自費前往,這可能與日本是中國的近鄰有關系。
大會最后一天,各專業委員會召開了工作會議。國際休閑社會學研究委員會主席和司庫等人分別介紹了過去四年所開展的各項工作,匯報了委員會資金的募集和使用情況。中國青年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楊耐便得到了會議的部分資助。會上還選舉了新一屆領導成員,印度的穆迪先生繼續擔任該委員會主席,選舉加拿大翠德大學、英國利茲大學、匈牙利塞格德大學三名學者為副主席,馬惠娣等十余人當選執委。
經國際休閑社會學研究委員會推薦,英國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與馬惠娣洽談了學術著作出版事宜。
六
橫濱國際和平會展中心,為亞洲之最,不僅因為建筑規模龐大,也因為經常組織和展出各種大型、權威的會議和展覽而聞名遐邇,這里有現代設施齊備的會場,有超級干凈的餐飲處、衛生間、休息室,同時也有高效、精細、周到、親切的服務。
作為大會地方組織者,日本社會學協會可謂精打細算會議經費的每一分錢,與以往兩屆不同,大會不提供免費的資料打印、不提供茶歇等,雖然讓大家感到了“摳門”,但也讓人看到日本人的精細與節儉。
筆者已連續七年出席國際社會學協會各類學術會議,與以往一樣,在每一個不同的舉辦地,每一個承辦的地方組織都精心組織,都高度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及時傳遞各種信息;在主題選定方面可見國際社會學組織學術領導人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批判意識;而在征集論文的過程中,給予每個作者充裕的準備時間,保證了會議的莊重性、嚴肅性和論文的學術質量;在會議舉辦期間提供的高效、有序、簡單、節儉等軟件設施服務也令每一個與會者感到溫馨。由日本社會學協會承辦的這屆會議也秉承了這個組織的一貫傳統,受到了來自全世界大多學者的贊揚。
我們也期待著中國社會學界承擔一次這樣的國際會議,讓中國的社會學成果接受世界同行的檢驗。由此也傳遞出中國學術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