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報曉,羽翎起舞
過去多年,我習慣在年終歲尾寫一短文,主要是“溫故知新”,檢討自己上一年做了什么,收獲了什么;也規劃新的一年做些什么。當然,也想改變平時的寫作風格,讓感悟或弦外之音有所抒發。
可是,丙申(2016猴年)與丁酉(2017金雞年)交接之時,正趕上校對書稿一校樣,2017年1月3日交稿后,看日歷知道春節還有20余天來臨了,中國人的習俗是要打掃廳堂、除舊布新、備好年貨、伺弄花草等等,這些活干起來繁瑣、出體力也累心,尤其給孫輩兒備禮物,累心得很。所以今天才提筆!
1月23日女兒自己攜她的兒、女回來(一個剛過一歲,一個剛滿五歲),傭工因護照即將到期不能申辦簽證而未同行。不僅女兒要比平時受累很多,事實上,也得把我搭上去,女婿是大年三十趕過來的。臘月29(1月26日)我開始患感冒,只好在妹妹家,并由她們操廚。全家人吃了年夜飯。
兩個小家伙像天使,帶來了許多歡樂,也帶來了許多花絮。
去年12月中旬,我在珠海開會順訪了外孫和外孫女。那時外孫兒小弟(乳名),一歲過了,居然不走路,也不站立,而是滿地的爬,爬行速度極快,猶如老鼠。試著讓他站立、牽他手走路,他都不肯。看此情景,我很焦急,也很焦慮——是否有什么毛病了?一歲多的孩子應該站立和蹣跚學步,他為什么不能?回到北京,此心也放不下。
小弟這次回到北京,不僅能走路,而且常常像醉漢一樣跌跌撞撞向前跑。我釋然了,嗨,真是杞人憂天!我曾問女兒,圣誕節在奶奶家看小弟不能走路,爺爺奶奶不著急嗎?女兒說,爺爺奶奶認為情況正常。人家可不像中國老人瞎操心。?,咱不得反思點什么?
小弟從九個月齡就開始上音樂課了,跟著音樂起舞,據說能學會節奏、樂感之類的……回到北京還多次去了芳草地的音樂班。我知道了商家為了攢足孩子們的錢,春節也不打烊。家長借此去花銀子,也放棄更多親自教導的機會。不過,小弟隨著音樂起舞的樣子——扭著屁股、踮著腳,還是讓人忍俊不止。
小弟的姐姐蜜桃(乳名)帶來的樂趣就更多了。這次回來她的左腿被“石膏”束縛著,原來是圣誕節在瑞士度假時摔傷了髕骨。考慮到小孩常常不能自控,醫生便整條腿都給打上了石膏。因此,她的父母外出,會把她留在家里。我便成了她的重要玩伴。
她喜歡當我的老師,教授我英語,樣子很認真,也很嚴厲。糾正我的發音,她的嘴形一絲不茍,讓我想起了當年老師對我反復訓練的場景,也深刻理解了發音時嘴形的重要性。“是奧斯卡,不是歐斯卡”,“是維米,不是維尼”,蜜桃不斷地調整口型反復地糾正小弟和阿姨的名字。
蜜桃在這個年齡英語說得很好,已經有她獨特的用詞,在與我“過家家”時常常使用actually, propriety等詞。她能聽懂漢語和法語,也能說一點,但她常常不說,而是習慣于講英語。兩年多前,有一次她獨自與我在家,不停地用英語嚷嚷:姥姥我要去“拍光的”。什么是“拍光的”?她也聽不懂我的問話,只是煩躁地不停地說“拍光的”。情急之下趕緊給她媽打個電話幫助翻譯一下。喔,原來是Playground(娛樂場)的連讀。這次回來“過家家”時,她要花生,我一下子沒聽明白。這時,她知道從桌子上拿下一顆(花生)示意,這就是“peanut”。后來她對我的評價是“姥姥英語不夠好”。
她還喜歡把我帶入“她的酒吧”,我不僅能品嘗到她制作的“咖啡”、“果茶”、“花茶”,她還為我準備了點心和水果,還真從室內盛開的牡丹花上摘下些許花葉兒放到茶杯中,也把我晾曬好的臺布、床單之類的鋪設在桌子上,她說餐桌必須有臺布。真是有法國人的優雅(elegance)熏陶!
她開始有“錢”的意識,知道有錢可以買東西。她媽說這個意識起始在幾個月之前——她向媽媽要錢,媽媽說錢不是要來的,而是通過自己勞動掙來的。所以開始積極地照顧小弟、自己洗小襪子。給她硬幣,知道面值小,要數字大的紙幣。春節給她“壓歲錢”,自己悄悄地把紅包藏起來。但是,畢竟是小孩子,她會忘了拿起來。等她想起來了錢卻不見了,便向媽媽索取。媽媽說,你要勞動才能得到這個錢。于是她找到拖把,滿地板地擦起來……好有趣呀!
她也會觀察生活了。一天在飯廳吃飯的時候,她看著我整天的一身“粗布大衫”對我說:“姥姥你每天都穿著Chinese cloth(其實要表達的就是粗布大衫)在廚房里做各種事,給我們做飯。”我猜想她一定把我與她的奶奶做了比較。她這個年齡哪里知道巴黎女人出去倒垃圾也要抹口紅的!而她的中國姥姥是深受無產階級教育長大的……她再長大些,我將告訴她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不同的生活方式。
蜜桃開始有了辨才——不是狡辯,而是邏輯。舉一個例子:她見我成天地戴著口罩,她便扮演成我的“醫生”。她也像模像樣地戴著口罩,拿著聽診器聽我的心臟、聽肚皮;還拿著繃帶包扎我的腳……玩性未盡時,會把姥爺請出來,忙得她呀不亦樂乎。一天我們正在玩,她的爸爸媽媽帶小弟回來,她非要媽媽當“患者”,小弟自然要參與。她覺得小弟不會玩,只會搗亂,便拒絕。她爸爸說,那么我當你的病人吧!她說:我不給男性看病。爸爸反過來問他,姥爺不是男性嗎!她說,姥爺是我的特殊病人……蜜桃言辭犀利、寸步不讓。逗得幾位年長的人開懷大笑起來。
年前,作家陳祖芬贈送新作《我的小小世界》于我,書里用陪伴祖芬幾十年的玩具家族作為敘事的主角,用圖片,用優美與凝練的語言展現了孩童們多彩的世界。全書六個部分,如同演繹了一幕幕孩童真實的生活劇,里面的情景充滿了愛意與快樂。這自然成了蜜桃喜愛的讀物,并每天陪伴她。她告訴我,她喜歡那個穿粉色裙子的芭比娃娃(書中99頁),她也在學芭蕾……
蜜桃認同自己是倫敦人,而不是香港人。每次走入鋪著紅磚、長著綠草,兩旁的樹搭出一條林蔭小徑的路,就會說,這是倫敦!她離開倫敦的時候只有不到三歲,對她出生的地方怎么會有如此深刻的眷顧和依戀。我想起了在她出生前,我在倫敦的書店買了一本書名Baby Philosophy,該書就告誡家長,千萬不要低估baby的認知能力,事實上,他們對什么都有記憶。還特別強調了嬰兒與父母與群體的交互行為(Interactive behavior)。看來這書寫得有道理!
待女兒一家離開北京后,我的生活開始復原了。正想著休息一下,書稿的二校樣來了,必須如期完成。
這件事做完后,真感到了身心疲憊,下決心有一個間隔年(gap year),有一搭無一搭地做點閑事,寫點閑文即可。
怎奈我是勞累的命,沒幾天就有人找上門來邀我做事,架不住人家的規勸,我又走向了新的勞作之路。這不,前天晚上回到家里。雖然有點累,但是,想起我在路上與大家聊天創造的句子:“我知道打死也不說,我什么都不說,但是我會說”時,勞頓全消。你們能猜到嗎,我們在談論什么,竟讓我一激靈延展了電影中“打死也不說”這句臺詞?是個消遣!
今年是雞年,人們喜歡雞,所以常常稱它們是金雞。多年前寫一篇關于麻將牌“幺雞”稱謂時,查閱資料知道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 足搏距者,武也; 敵在前敢斗者,勇也; 見食相呼者,仁也; 守夜不失時者,信也。”公雞的英俊常常體現在“引頸啼鳴”時;母雞的綽約處處體現在喔、喔、喔地保護小雞時,它們的羽翎份外地美。
羽翎是禽鳥類的衣服,是動物世界中極絢麗的一部分。最先想到的是孔雀開屏、芭蕾舞的白天鵝、諸葛亮的羽扇等等驚艷世界。羽翎也帶給人們很多美麗的圖案和憧憬,人們也用羽翎編織出很多動人的傳說和故事。
讓羽翎起舞吧!金雞報曉時。
馬惠娣
丁酉年二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