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_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_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

歡迎進入中國休閑研究網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新年絮話

馬惠娣

(2018年1月12日)

2018年伊始,人們流行“談十八歲”。哇塞!2000年出生的孩子轉眼到了“成人禮”的年齡。據說前輩們也不甘落后,紛紛曬出自己當年十八歲的照片,或撰寫自己十八歲那一年的軼事!

我也想湊個熱鬧說幾句自己的十八歲。

那一年我已經到了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由此拉開我人生的序幕。

作為第一批知識青年,一九六八年十月下旬被送往吉林省榆樹縣青山公社惠才大隊第四小隊。那是一個大雪封路的夜晚,我們乘坐火車到縣城,然后又坐敞篷大卡車到公社,從公社到小隊還有八里的路程,等待我們一行十幾人的是一駕馬車把我們送到“新家”。坐在馬車上,每個人都蜷縮在身著的大衣中,無奈、無助、無望地在風雪交加中默默無語。那時鄉下還沒有通電,處處漆黑一片…… 我曾經在那里點種、除草、揚場,以及其它農活。東北大平原的一隴地八里長,早晨五點出工,收工回來已是夕陽西下,累得大家東倒西歪,日復一日。那時,出工一天可掙10個工分,可兌換1元錢。可是,我離開農村時欠下了63元錢。不過,那兒的農民對我們很好,心疼這群城里孩子們在這受苦。因此,很是關照。

當時整個中國都很窮,而農村和農家的貧窮是我不曾見過的。每次從城里回到鄉下,我都會帶些奶豆粉、藥品、衣物以及雜品送給村子里最貧困者。那個后來夭折的女童,因為營養不良三歲了還不能坐立;那個被“心口痛”折磨的老婦人,由于缺醫少藥無法緩解病痛,其實當年只有四十二歲,卻像一個垂暮老人;還有那個四口之家只有一床被子,夫婦倆只有一條完整的褲子……此情此景讓我不止一次地熱淚長流。從那時起,我開始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學會思考,也學會在惡劣環境中吃苦。我也知道了一條人生哲理:磨難可以勵志,“志之難,不在勝人,在自勝”。磨難成為我成長中最重要的養料,我不曾抱怨這段經歷!

我們集體戶有12人,五男,七女。男住東屋,女住西屋,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可是沒有談情說愛的!不知是含蓄、隱秘、抑制、互相沒擦出火花,還是那個時候的孩子們情欲發展緩慢?反正我不知什么是戀愛,更討厭男女有親昵行為。記得從農村進城當工人,在我22歲的時候有人給我介紹對象,我竟把這件事當成了階級斗爭新動向,還找黨組織做了匯報,說資產階級在腐蝕我。現在想來很可笑,那個時候可是莊重得很。

1969年集體戶全體合影最后一排中間者為馬惠娣。第一排從左至右:左一班長張成山、左二戶長楊XX中間者趙力群團支部書記,左四徐xx左五王曉忠。女同學大多忘記了名字我離開集體戶在1970年,后與大家沒什么聯系。現在怪想念的

 

這是1969年我從鄉下回城之后在家讀書的照片。書架上的書沒少讀,記住的有《莫泊桑小說集》、《死魂靈》、《葛朗臺》《上海的早晨》還有《斯坦尼拉夫斯基藝術體系》《梅蘭芳舞臺藝術四十年》等等。

 

前些日子看了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再憶自己風華正茂之年。觀影后,不禁謅詩:觀影“芳華”憶芳華,啼血歲月殘風刮。夜長晝短千行淚,憂愁人去墜天涯。悲歌長嘆燭影斜(xia),留吾青絲染白發。夢痕常駐舊時日,人恨難解命中它。“它”系指“文革”。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日后不在國家層面上正視、反省、批判這段歷史,讓人痛定思痛。“文革”的遺患太多、太深重,其代價是中華民族基因變異。經歷了文革的一代人正將把這段歷史帶進墳墓。而在文革中出生成長的人正成為當今社會的中堅力量,至今相當多的人(無論是為官、為政、為學,以及大眾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語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留有文革的印跡。

觀影《芳華》時我啜泣聲聲,淚如雨下。《芳華》既是述說善良,也在拷問扭曲的時代與人性。這段歷史不能被忘記,忘記了它,就淹沒了假、丑、惡的血腥與罪孽,后世人就可以靈魂出竅、群魔亂舞、相效相仿。我猜想這是原作者和電影導演出版這部作品的真正意圖。個體的歷史、片段的歷史匯集成民族的歷史。沒有歷史的映射,沒有透徹的反省,歷史行將倒流,舊日可以再現。太可怕了,人們對歷史的快速遺忘。

 

過去的一年“歲歲相似”,不過“收獲”還是令人欣喜。

2017年12月6日是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年終總結大會,各省市研究會和各專業委員會均派員出席。適逢徐剛老師(福建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蒞臨會議,相見甚喜,言談亦歡。會畢,在徐老師的房間內慨嘆三十年眨眼間。徐老師憶起30年前我給他在《自然辯證法研究》雜志上刊發文章,此文先后被不同刊物所轉引,并不斷獲各類獎項,至今難以忘懷,并囑陪伴弟子不忘滴水之恩。如今世態炎涼、人情翻履、得魚忘筌,徐老師言親義重,讓我感動又感嘆。

與徐剛老師在科技會堂合影

 

次日徐剛老師在離京返閩的途中發來“詩句”。午時12點59分我欲休息,看過詩句,不禁來了點小精氣神,并斗膽應和。

丙申冬意燕趙濃,京城黛墨融朱紅。論古說今窮碧落,和合漸醉畫圖中。——徐剛(2017年應是丁酉年,而非丙申,可能徐老師筆誤)

丁酉冬日情義暖,京城文論瀟灑間。古今碧霞映子彤,和合之誼大雪天。——馬惠娣(當日是丙申“大雪”節氣)

由南至北月光前,從古到今夢非蝶。鄉愁最念故國景,適逢今日大雪天。——徐剛

南南北北共月苑,古古今今雜蕪間。惜惜念念華章好,雪雪白白踏詩篇。——馬惠娣

人間天庭夢月苑,水聲幽咽雜蕪間。行人紛說辭章好,哪知斷腸化翠煙。——徐剛

2017年12月23日徐老師再發來《丙申仲秋雜感二首》:桑下山野六十游,最是文人不自由。年年蔥蔥秋景又,原無惆悵更無憂。不生不死苦未休,夢里莊子蝴蝶丘。最是文人不自由,《辨亡》顛倒幾時休。

我應和:(2017年12月23日下午2:40):一輪甲子半世休,獨世文人難自由。歲歲流年登高日,蒞山遠眺有自謀。何原何故苦未休,夢里賢士逍遙游。當是文人灑脫時,《辨亡》不辨易作舟。

這種文字游戲比其他游戲都好玩,也令人上癮。雖然是好玩了,可卻是獻丑了。誰能計較這些呢?

年輕時曾學過一點古詩寫作,時任老師是北京大學歷史系六四級畢業生劉俊文(文革結束后回北大任教),下放到長春市輕化工業局任宣傳干事,我作為工廠基層宣傳干事常到局里接受寫作培訓。劉老師對我們囑咐最多的是:“趁你們年輕一定熟讀熟記唐詩三百首,將來不會做詩也會出口成章,而且談吐和氣質將與眾不同。”

在長春市輕化工局時培訓學員與老師合影。第一排左一馬惠娣;第二排右二是劉俊文老師

 

遺憾的是那時沒有下過苦功,倒是天天去宣講毛主席詩詞:“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需放屁”、“如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毛主席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氣吞山河、雄才大略、浪漫主義……我十分崇拜他的詩境。唐宋詩詞三百首自然也沒當回事。真是無知者,難以接近真理。

八十年代初,葉嘉瑩女士常回國做“詩詞講座”,曾影響了許多人,我大概只聽過她的一堂課,雖然是她的“粉絲”,卻未下過功夫。 十幾年前張中行先生贈他的書《詩詞讀寫叢話》,說會有幫助,可惜沒有認真讀,也沒有認真寫。慚愧得很,至今格律、聲律、韻律等等還未得要領,又幾十年歇筆,豈能寫好!希望拜師學藝。一定是最好的休閑活動之一!

12月中旬的一個午后,中國藝術研究院同事方李莉教授打來電話,告知她與我均入選“2017年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我們的名字出現在該《報告》的“北京地區”、“一級學科”、“研究機構”中。后來我查了網站,還知道,“中國文化研究所”和“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我都給做了貢獻。

據該《報告》稱:“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共采集了管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宗教學、語言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考古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軍事學、社會學、民族學、新聞學與傳播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教育學、體育科學以及統計學20個一級學科,共8100位學者的中文論文數據。一級學科上榜3150人,二級學科上榜7978人,交叉學科上榜4579人。在排行榜中,凡是上榜的學者,無論排名順序如何,均是在各學科領域論文影響力較大的學者。”這條消息網民關注度蠻高,約有四五百萬點擊率。但這個排行榜的權威性、科學性、規范性、準確性有多高沒有做進一步的考證。

2017年5月,歷經近三年的英文版新書Traditional Chinese Leisure Cul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終于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正式出版。反響尚好,出版社欲意再為我出一本。

今年意外一次嘗試,竟入選了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以博士和博士后為招生對象的“國際暑期學校”。七月初在那里進行了一周主題為“后移民社會的職業融合”的學習與培訓,收獲很多。感受到德國文化的開放與包容,一個沒有博士學位,也不執教博士之人,而憑我多年的科研成果便獲得了“錄取證書”。看來,努力與踏實做學問并沒有年齡、學位限制,機會永遠屬于你。

夏季還出席了在希臘雅典召開的“歐洲社會學大會”和在英國利茲大學召開的“國際城市社會學大會”,也是獲益匪淺。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兩個會議、兩個國家,總共20天,對歐洲的文化傳統理解更深。

我敬意于歐洲學術的傳統。在這個傳統中,學術組織的核心成員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會花很長時間策劃選題,并有足夠的時間供人準備論文。他們的學術獨立性、中立性與自由性有充分的保障,一般不會為某個利益集團、政黨所左右。因此,每一次大會主題都緊扣社會問題、民生問題、棘手問題、緊迫問題,并發表獨立、客觀的思想言論。他們也會為學科發展做出反思,并檢討哪些文章誤導了,或者是迎合了當權者,并敢于承認“歐洲危機”有社會學者們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學者們不能直接參與政策制定。

我敬意于歐洲學者的參與熱情和“較真勁”。他們從不吝嗇將熱烈的掌聲送與每一個演講者,蘊含著聽眾們禮貌、感謝、鼓勵、喝彩、共鳴等等。人們的討論也是漣漪泛泛,哪怕只有幾個人,其嚴肅和認真勁也不馬虎!表明了大家對學術的誠意與敬意。雅典會議來了3500人,利茲會議有700人,多么壯觀的學術,多么堅實的學術傳統,多么強大的思想“軟實力”。要知道,大家可都是自費呦!

我敬意于歐洲學者對學術的傳承,資深學者的作用和影響力被重視。在他們看來,人文社會科學是“陳年久釀”,沒有長時間學術功力的醇厚積累,以及學派的傳承與創新,很難令人信服。雖然,有的主講者已是耄耋之年,但它們精神矍鑠、鏗鏘有力、思維敏捷、對答如流。當然,最打動人心的是他們對某一領域、某一問題、某一時局、某一學科、某一方法的獨辟蹊徑、獨樹一幟、剖析尖銳,而贏得大家的學術敬意。

我敬意于一些“資本大佬”們慷慨解囊相助,資助和支持學術和思想的發展。這也是歐美文化傳統中的一部分。哈佛、斯坦福、耶魯、牛津、劍橋等等,等等,若沒有當年“資本大佬”的援手與相助何以成為“一流”人才的集散地!這是資本的價值和資本充滿溫情存在的方式,也是人們創造資本的原動力。雅典歐洲社會學大會得到了近20個社會組織、團體、機構、企業、出版商、旅游部門、銀行的贊助。而會議手冊并無有商業廣告。

我敬意于希臘雅典,盡管這里正遭受嚴重的經濟衰退,卻勇于擔當,并拿出相當的費用來主辦這個會議。對他們來說,這意味著什么?我也驚異于希臘的學者們勇于利用社會學這把“解剖刀”來解剖自己的機體與靈魂。他們也試圖利用這個機會將“解剖刀”磨礪得更加鋒利,以去療治歐洲的乃至于世界的“病體”、“痼疾”。雅典人似乎沒有辜負大家對雅典,對希臘神性、神秘、神圣探究的熱情,組織者通過各種形式把詩神、酒神、歌神、舞神、女神等諸神呈現給大家。希臘文化的一個重要果實是在她的2000多年之后點燃了“文藝復興”這顆照耀歐洲之路的璀璨明燈。

我敬意于我自己,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得益于歐美學術和會議的影響,并分享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材料、新書籍、新朋友、新靈感等等。當然,也逐步加深了對歐美文化傳統、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的了解。一個學者不打開自己的心靈世界,不與異域文化思想做交流,那么一定無法衡量自己的世界,也無法看到別人的世界,到頭來只能因循守舊,也許“緣木求魚”的能力都沒有了。

走出來自然會接觸當地的自然風景,而人文風景更吸引我、打動我。我從不拿地圖,更不會按圖索驥。我喜歡信馬由韁、閑庭信步、自然而然、全神貫注,踐行我的休閑理念,回歸自然懷抱,放松身心,虔敬并規規矩矩地行走、交談、交友、學習。感知人們的喜怒哀樂,感知他們的真、善、美,感知他們如何生活、工作、服務、社交。“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是為再學;“飲之太和,獨鶴與飛”是為自學。

今年夏季還參加了莫干山文化歷史研究課題,為此查閱了許多與莫干山有關的歷史資料,寫作了兩篇論文:“特色小鎮建設熱中的冷思考”和“莫干山歷史文化考跡與啟示”(原題目:回顧莫干山歷史文化的現實意義)。寫作過程心潮澎湃,百感交集——莫干山的蒼茫大美和史上人文浸染令人神往。

然,山仍蒼茫,如今卻附著了許多媚俗的商業化氣息,景致似乎時尚,卻無人文乏善可陳。“以鑒賞的態度看當下與消逝的風景以及記憶,充滿了不可預期性。一旦真正走起來,就停不下來,同時會令人焦急地‘向后看’。潛在的悲催后果是,失去了本色,丟了本領,終結了本能,有些事已經俗得不堪細嚼,有些事庸得令人作嘔,有些事顛倒黑白得哭笑都不是。終有那么一天,我們這代人都會成為新新流浪者,無家可歸,無岸可泊,無跡可考。”當地年輕作家朱煒如是說。我也有同樣的憂患與焦慮!

因此,不希望各地炒作“特色小鎮”,建議各級政府理性待之,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操之過急。過去幾十年城市化教訓深刻、代價高昂、浪費驚世、天怒人怨。城也好、鎮也好、村也好都應順其自然,不能揠苗助長,否則我們還會穿新鞋走老路哇!為此,我寫了兩文,都萬余言。乃我拳拳之心! 顯然,對莫干山要求苛刻了,如今大環境如此,42平方公里的莫干山何以扛天下?不過,莫干山的領導深感責任重大,正在邀集賢才,搭建舞臺,莫干論劍。我在文章中說“在這股大潮中,可謂前浪推后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一些保存相對完好的小鎮歷史文脈尚存,卻快速地搭建“新景”……催生了一批策劃運營機構,‘各路英豪’又有了‘用武之地’——策劃方案、規劃方案、設計方案、理念方案、包裝方案、品牌方案、營銷方案裹挾著‘特色小鎮’拔地而起。政府的錢、資本家的錢、房地產商的錢、銀行的錢紛紛涌來。是否揠苗助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可宜居性、可后發力性等方面還需時間這個試金石的檢驗。”對于各路學者專家,其實很考驗各級領導的眼力。走了眼就是“噱者,賺家”。

今年還有幸讀了一些書。

劉夢溪先生新著《學術與傳統》三卷本,洋洋百萬言,可謂鴻篇巨制。分上、中、下三卷,內容厘為六分卷。文中所涉近現代中國學術思想中最重要的人物,諸如:王國維、陳寅恪、馬一浮、熊十力、錢鍾書、張舜徽等;也涉及古典文學和文化史中思想研究與人物研究。當然,也少不了夢溪先生對中國文化思想史中若干重大問題的獨到觀力與精辟見解;尤其對當代文化現象的文論、評述、反思震人發聵、醍醐灌頂。夢溪先生對“學術”是志之所鐘,對“傳統”是心之所系,其境界是“學問之道,求其放心。”這些文章可謂:“深文隱蔚,余味曲包。辭生互體,有似變爻。言之秀矣,萬慮一交。動心驚耳,逸響笙匏。”而對當代文化現狀,他有憂心:社會的泛商業化、泛市場化文化基本價值的沖擊,致使社會失范、失德、失敬的現象大量存在。為此處處講學,處處擔當。

讀該書“后記”,偶知先生早年受哥哥的影響,情系木工,至今家中備有“木工、五金”全套工具。我猜測,夢溪先生透露此耳,實乃為我們解開了一個謎,也告訴一個方法論:素日先生為字為文極其較真,學者嗎,在情理之中。可是對文化所內每一次聚會,包括對坐席的安排、對臺面的布置、顏色質地、擺放位置、信箋格式、用語,甚至對每一個人的著裝,等等,等等,可謂關注到微乎其微。對,工匠精神、巨匠風范、哲匠之思均壘于“鋸、刨、鑿、接、粘、釘、隼、鉚”等等小環節。看來,透露“早年的木工情結”,乃用心良苦,啟后昆正學矣!

說來,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些年沒少讀到先生的書,其學問與思想猶如“細雨濕衣”,對我影響很大。

 

沈愛民,中國科協的老同事、老朋友、老領導。其人大智若愚、大音希聲、大象無隅。性格不卑不亢、不疾不徐、不張不揚、榮辱不驚。去年從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的位置退下來著了一本“中國科協繼續教育學習參考資料”之一,書名《關于科協和學會工作的思考與實踐》。憑他在科協工作三十幾年,之于這樣一本書當是見多識廣、豐富多彩,亦駕輕就熟、老馬識途。

我犯錯了,按照慣常套路想象了一本領導寫的書。打開書,不僅內容、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而沈愛民的博覽群書、文理兼容、博古通今、文攻武備震驚了我。我跟他說,“我知道你是一個帥才,能力可抵千軍萬馬;文職人員的話當個部級干部一把手綽綽有余。文采與思想你藏的東西太多了,顯然我是太膚淺了。”他會嘿嘿一笑:“這年月打座機電話給我的,不是騙子就是馬惠娣。”

這是一本與我曾讀過的多少領導寫的書極為不同的書。同是“工作的思考與實踐”,沈愛民以高超的能力和智慧駕馭了截然不同的文風與話風。

先說學術含量:僅舉幾例,比如他在講述中國學會史時引經據典:“成人才在學術,講學術在合群”(康有為);“獨故塞,塞故愚,愚故弱;群故通,通故智,智故強”(梁啟超)。(第65頁)“本學會無論官紳士庶,既登會籍,俱作為會友,一切平等,略貴賤之分,既以通上下之氣”。“1700年成立的德國柏林學會的第一批會員中有許多是法國學者……學會這種民間的國際交往可以不受政治影響……”(第73頁)“世界上最早成立的自然科學學會應是1505年成立的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師學會”(第54頁)

再說思想含量:“學術交流是原始創新的源頭”(第200頁)。“學術沙龍四個沒有:沒有門檻、沒有權威、沒有領導、沒有框框”。“三個倡導:互動和質疑:言之有物、反對假話、空話和套話;物有所值,有智慧含量;要有學術背景,不講外行話;要有學術修養。”(第206頁)他在中央黨校學習時按要求完成作業,文章名“和諧社會建設中創新社會管理格局”,其中一點體會是:“權利優先權力:政府職能是有限的……正如馬克思所說,政治國家沒有家庭的天然基礎和市民社會的人為基礎便不可能存在,它們是國家的必要條件……政府不能強權弱能”(第41頁)。

再說語言藝術:“這本文集,算是思考和感悟的集合,算不上玫瑰花,只是一些梭梭草。我知道,草,堆起來只是個草堆”(序言)。面對退休,他說:“干的越長,越知道自己知道的少,‘知不知,上’。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知道一些道理了”。“現在網上走紅一封辭職信:‘世界這么大,我要去看看’。其實對我們這個年紀和閱歷的人,知道還存在另一句話:‘世界再大,也要回家”。“現在雖然退休回家了,我仍掛念科協。也許過幾年,頭發說不定又長出來了(沈愛民從我識他起就是列寧式發型——筆者注),我還會來報考科協公務員”(后記)。而真正的語言藝術是他的每一篇工作報告中,簡明扼要、開門見山、沒有官腔、不擺架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新老八股不沾,用風趣與幽默直奔主題。

我是掛一漏萬地隨意選了些句子。真正想了解沈愛民的才情、學問、人品、情性,請讀這本書,尤其中國科協的學會干部們。

還讀了莫干山青年俊才朱煒兩部書《湖光山影指顧中》、《君自故鄉來》。朱煒雖未達“而立之年”卻有多部著述問世,其間充滿了一位年少才俊對莫干山深深的愛戀,也充滿著哲人般的惴惴不安。在他的筆下,生動地描摹了莫干山近現代文化史上眾多才子佳人鮮為人知的軼事,筆下的人物既平凡又不凡;復活了江南山水“楊柳微風、杏花春雨、千里鶯啼、水村山郭、三步兩橋”的景致;鋪陳了莫干山“莽蒼大野”中的 “長年樂道遠塵氛,靜筑藏修學隱淪”的閑遠氣質;表達了新一代莫干山人“青山綠水耕心園,詩文翰墨留神曲”的審美境界。同樣深思了莫干山發展中的羈絆之路,意欲以文載道,履行那獨特的歷史文化傳承使命。

莫干山文化論壇期間結識了湖州臺辦民國史研究院徐美虹副院長,我說,湖州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都是江南的重鎮,尤以文化遺產頗豐,湖州三絕:湖筆、絲綢、園林是江南文化傳統的精華濃縮。而才子佳人大多與湖州有深厚的文化淵源,諸如吳昌碩、俞樾、錢玄同、趙紫宸等,而史上的名人更是不勝枚舉。我尤對善璉湖筆感興趣,善璉湖筆工藝精湛,歷史悠久。相傳秦代大將蒙恬創毫于世,善璉人便以筆業為生。“善璉小鎮”千年釀制,這才是“特色小鎮”啊!

徐副院長很快寄來一大摞十本書:包括《湖州民國史料類纂與研究》共六輯,集粹了“報刊史料研究”、“湖社研究”、“個人遺作”。其材料翔實、有根有據、條分縷析、清爽可人。還有一本《留下南潯的腳印——民國報刊涉潯文圖選輯》以大量的圖片和原報刊的影印件記錄民國時期的歷史,讓我們窺見了湖州南潯“經濟重鎮”、“魚米之鄉”的盛景。《湖筆文化》和《湖筆制作技藝》兩書專門談“湖筆”。千百年來,湖筆憑著高雅的品質書寫了湖州文化,書寫了湖州人的詩情才意、靈秀文章。一個個“特色小鎮”,該是湖州人的驕傲!我向徐副院長致謝時寫道:“湖州史料及諸書均收見——聞到了書香,聽見了湖州人踏地有痕的歷史腳步,見到了江南小城的神韻豐姿,握住了善璉的湖筆,滲浸了吳儂軟語的柔媚與優雅……”

湖州,新時代“特色小鎮”正在沖擊你呀,可不要丟掉歷史特色喔!切切。

“莫干山歷史文化論壇”始作俑者為民革浙江德清基層委沈建忠主任,并攜浙江省社科院歷史所張學繼研究員等諸多德清國民黨黨員,邀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四地學者、專家共襄文論,省、市、縣各級領導蒞臨,高度褒揚。我愿借取兩聯:“事以利人皆德業,言能益世即文章”;“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做神”贈予沈建忠先生。感念他對黨國及莫干山的一片赤誠。

 

都說時間如“過隙白駒”,未眨眼一年就過去了,好在我也算惜時如金。如果“時間能倒流”,似乎科學家們還沒有此課題。不過看到隔代人的變化與成長,也可聊補“時間倒流”的惆悵。

六歲的外孫女蜜桃可以充當小翻譯了,但是她對爸爸說:“還不能把英文和法文譯成中文”。跳舞的動作優美了,得益于芭蕾舞班的學習。待人不那么忸怩了,可以大大方方地向陌生人打招呼。姥姥雖對她略施家暴,到頭來還是愛姥姥。真怪著呢!國慶期間回來小住,我萌生帶她去公共浴室洗澡的念頭。我的動機是對她進行“身體教育”和不同生活方式的教育。到了公共浴室孩子驚呆了,無論如何不接受。無奈,我自己洗了,并讓她了解全過程。回家,她很憤怒地對她的媽媽說:“姥姥為什么要做違背我意志的事情?”我與她說:“沒有勉強,尊重你選擇不洗呀。不過想讓你知道這是姥姥的生活方式,中國人的洗澡方式。”看來我急于求成了,文化差異她還不懂。

兩歲的外孫小弟能強烈地表達他對車的喜愛,甚至在街上一眼能發現帶有“保時捷”標牌的車,然后就是“爸爸car”,幾近癡迷。他對騎坐自行車也特別愛好,大冷的天也要坐上姥姥的自行車后座到外邊瘋狂一陣,高興得手舞足蹈。他還喜歡我背著他,在我的背后哼著小曲,好愜意、好爽快!他中英文混雜著說話,至今姥姥姥爺的發音還不很夸張。這小家伙有一好,喜歡中餐。

我小的時候(四歲之前)是我的爸爸把我背大的。據我的姐姐說,無冬歷夏,只要父親下班回來,必須背著出去遛,還學著吆喝“零打的雪花膏”,然后漸漸地睡在父親的背上。

時間倒流了,我的眼淚也流了下來。歲月和時間回饋了如此多的美好記憶。 流年似水,戌狗年馬上來了。回首“戊戌變法”120年了,歷史記下了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先驅們的救國救民的高貴靈魂。

(完稿于2018年1月17日)

 

 

 

孝昌县| 镇远县| 灵川县| 福清市| 玉树县| 剑河县| 西乌| 遵化市| 张家港市| 明光市| 浠水县| 蓬莱市| 合肥市| 长汀县| 景宁| 镶黄旗| 北安市| 青海省| 阳曲县| 三明市| 宜兴市| 盘锦市| 镇宁| 稻城县| 靖西县| 麦盖提县| 金溪县| 高碑店市| 西乡县| 尼勒克县| 龙陵县| 科尔| 万全县| 绵竹市| 阿勒泰市| 鄂托克前旗| 米易县| 韩城市| 金沙县| 宁波市|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