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中國休閑研究網站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
悄然的可持續性:探索中的理論與實踐 馬惠娣整理 (2020年12月3日 12月7日修訂稿)
作為“悄然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一部分,捷克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組織關于“自產食蔬”的系列講座于2020年12月2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下午1:30(北京時間:2130)通過網絡會議開始啟動。 第一個講座由荷蘭瓦赫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露西·索沃娃博士 (Lucie Sovová) 主講,主題:“尋找可持續食品供給:無形的地方、平凡的踐行與不同尋常的想象”( “Searching for sustainable food provisioning: invisible places, ordinary practices and unusual suspects”)。
項目負責人Petr Jehli?ka(捷克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主持了會議。共有來自世界南北半球的48位學者(包括加拿大、阿根廷、中國)分享了露西的演講。中國“自產食蔬”國際課題的參與者也一同分享。 “尋找可持續食品供給:無形的地方、平凡的踐行與不同尋常的想象”,這個主題很具有吸引力,因為無論何時何地何種人群都離不開食物的供給。 露西的演講便從這里開始。她在演講中介紹了她正在進行的科研調查,包括歐洲共同體成員國以及東歐各國的研究數據,并從“社區種植、生態保護、社會教育、食物生產與收獲,以及城市文學風格的創新”等多方面展示了對“無形土地”的利用,這種種植勞作實踐本身的平凡與非凡,以及帶來的生活實踐和思想(理論)創新的若干想象,也包括質疑。露西的PPT圖文并茂,要點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有十余位聽眾參與了討論,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交流平臺”發表了看法。大家表達了對研究者的感謝,對這個看起來“平庸與平常”,甚至是人們“視而不見”的這一領域做了深入淺出,卻發人深省的學術論證。給“可持續發展”這一全球化目標賦予了新的思想含義,尋到了“便捷”的參與路徑,同樣也對改善生活與精神品質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與樣本。 筆者通過“線上提問”平臺提交了三個問題:第一,根據聯合國氣候組織的數據,未來人類可能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那么,悄然的可持續發展如何解決水資源問題呢?第二,悄然的可持續是否受到生態馬克思主義的影響?第三,悄然的可持續與社會生態學之間在哪些方面有關聯性? 很快,皮特通過電子郵件對三個提問做了回復。 皮特首先說:“你問了一些最棘手的問題……”(You asked some of the toughest questions……) 不過對前兩個問題還是做了認真的回答。對于第一個問題,他說:“悄然的可持續是非正式食品行為的標簽(自我供應、分享等)使我們能夠將這些做法的學術知識帶到有關可持續糧食系統的更廣泛的辯論中,并倡導將可持續性概念擴展到其通常的意義之外(反思由環境和社會的積極成果價值轉變導致的行為動機)。因此,悄然的可持續本身大概不能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但可以成為節約用水和節約用水管理行為的靈感來源。我們沒有對此進行明確的研究,但我們知道許多家庭食蔬種植者用雨水灌溉他們的花園,他們用水罐儲存雨水,這是一種節約用水的方法等。我們還知道,在城市中,花園種植是生物多樣性的“島嶼”,它們還保留水,相比之下它們也起到城市降溫的作用(花園場地在夏季比周圍地區涼爽得多)。 皮特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時,頗費筆墨,讓我了解到了很多學問。首先,我第一次聽說馬克思生態思想中提出“新陳代謝斷裂”(metabolic rift)的概念。(說來很慚愧,搞了這么長時間的自然辯證法,還不知道馬克思生態思想中的“代謝斷裂”概念,對馬克思文本的理解太膚淺、太片面。)他解釋說:“早在150多年前,馬克思就研究過食物的生產、分配和消費問題;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的擴張和伴隨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城鄉之間營養循環鏈和人與自然代謝關系的破壞,以及農村生產者和城市消費者加劇了土壤流失多種因素導致自然生態“新陳代謝”的斷裂。他借用了化學名詞“新陳代謝”試圖尋找經濟與環境的平衡點。后來環境社會學家約翰?貝拉米?福斯特擴充和豐富了這一理論。“悄然的可持續”概念的提出與這些理論有相似性,但不是發源于此。我們注意到接受“悄然的可持續”觀點的人,他們更無私,與他人分享食物和技術訣竅,比其他人更關心環境保護,是一種社會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實踐。 對于第三個問題:“悄然的可持續性與社會生態學理論有什么關系?”皮特做了如下的回答:“正如你所注意到的,我試圖回避這個問題(同時不排除討論),因為我不知道社會生態學的理論。你能把它的支持者的名字或者更多的信息發給我,我會查一下,然后考慮你的問題嗎?” 我在回復的郵件中介紹了社會生態學家、美國激進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詹姆斯·奧康納和歐洲學者亞歷山大?格里戈里耶維奇?斯捷格尼的文獻,以及歐洲學者出版的Green Europea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Attitudes in Europe in a Historical and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Published by Routledge Press in 2017. 人類真是聰明,大流行疫情看似在中斷人們的思想交流,然而技術發明太給力,通過webinar 人的交流仍碰撞出燦爛的火花。 我與皮特相識于2018年在斯洛文尼亞新戈爾察主辦的國際會議上,共同的環保理念,讓我們走到了一起,并決定合作研究。2019年初他和他的同事托馬斯曾訪問中國,并開啟了中國“自產食蔬”的問卷調查。2019年10月中國八位學者應邀訪問捷克共和國社會科學院,并在那里進行了學術交流。 ?“自產食蔬”的概念在英文中有不同的表述,比如:home grown food/Food self-provisioning/garden planting/ informal food practices/ urban agriculture等。在中文中也有不同的表述,諸如:種自家菜園子、種自留地、房前屋后種植等。不言而喻,“自產食蔬”就是在自家所屬的土地上種植果蔬。對于具有五千年農耕文化背景的中國人來說對此行為早已“熟視無睹”了。倒是在城市化背景下舊風習熏,許多人家利用陽臺、街角、社區荒廢土地加以種植。其中的好處:第一是種植綠色食品,以解“糧食安全之憂”;二是食用方便;三是可以有效地利用閑置的土地;四是閑暇時間有了“用武之地”,既收獲果實,又可以頤養性情且可活動筋骨等等。 其實這個“人類歷史現象”一直在延續,只不過是工業化解決和滿足了人的“果腹”問題,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一行為的“正當性”與傳承性,以及人與自然存在的倫理關系。 在歐美國家,有關“自產食蔬”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之初,而近20余年,“自產食蔬”的研究已經成為歐美“綠色發展”一顆耀眼之星。順便說一點,中國學者與歐美學者在選題上的不同:中國學者往往講求高、大、上;歐美學者常常小、精、尖。因此,這類選題在中國學術圈似難登“大雅之堂”。 皮特·杰立卡(Petr Jehli?ka)英國劍橋大學地理政治專業博士畢業,作為這個項目的主持人已有十余年的歷史,正在成為這一領域在歐洲的領軍人物。悄然的可持續性(Quiet Sustainability)這一概念來自東歐國家花園種植的豐富經驗,由皮特于2005年發文提出,意即:代表了旺盛的、吸引人的、社會包容的、易于接近的、甚至是化腐朽為神奇的經濟行為和社會生活,是一種新的文化標簽。 我們參與這一國際合作課題研究,既是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回應,也是有回顧與梳理中國農耕文明遺產的打算。 ?? ?按照皮特的計劃,下次討論將于2020年12月16日舉行,由Petr Jehli?ka(捷克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講。主題:如何從“西方視角”解讀東歐非正式食品實踐,以及如何理解某些知識能或不能成為理論。 第三次討論的時間是2021年1月13日,由Petr Daněk(Masaryk University)主講,內容是根據奧地利和捷克2020年的調查結果,討論非正規食品自我供應和分享的空間,特別關注養護和多樣化經濟問題。 皮特還將邀請中國學者在這個討論空間分享中國學者的調查研究成果。 |
|
玛沁县| 昔阳县| 图们市| 浠水县| 河西区| 苍梧县| 育儿| 信阳市| 连云港市| 马尔康县| 土默特右旗| 沾化县| 静乐县| 深水埗区| 龙川县| 小金县| 华亭县| 三穗县| 乌拉特后旗| 毕节市| 温泉县| 义乌市| 娱乐| 改则县| 尉氏县| 中牟县| 新晃| 郑州市| 天峻县| 沁水县| 沧州市| 怀宁县| 平阴县| 宁安市| 卢湾区| 体育| 西和县| 平远县| 筠连县| 南开区|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