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中國休閑研究網站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
我們為什么要關注農業和食物的適中消費 ——“中國城市食物適中供應和可持續農業”課題討論會紀要 馬惠娣 2023年2月3日 “中國城市食物的適中供應和可持續農業”(Urban food, su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China)討論會2月3日在主場布魯塞爾通過線上與線下進行了課題部署和學術交流。近20位課題組成員及特邀代表出席。挪威科技大學Marius Korsnes博士,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并介紹了此課題的相關情況。他介紹說—— 課題主要目標:根據中國動物性食品供應和消費的經驗輸入,探討“適中”(Midway)概念,并將其作為實現減少消費和浪費的有效組織原則,以實現食物供應環節的節能減排和可持續性。討論膳食系統對健康影響關系的理解,評估肉奶營養的合理價值,探索替代和多元食物的供應,預言調整肉奶適中消費和食用習慣的可能性。 目標實現的基本思路: 1.重點關注自1978年至今,中國肉奶相關食物供應體系的變化。 2.理解當代中國城市餐飲實踐中對肉奶需求增長方式的社會文化現象與屬性。 3.根據中國肉奶消費的歷史變化,探索食物供給過快增長轉變為“適中消費”的可能性。 具體研究路徑: 1:肉奶如何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基本營養構成? 2:肉奶在當代城市餐飲實操中所占比重?肉奶消費中的食材、定義和范圍如何發生變化? 3:供給體系的變化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肉奶的消費? 4:以肉奶消費為例,探討當前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途徑可以促進“適中消費”,并被公眾普遍地接受? 5:將邀請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討論。課題組將設立科學咨詢委員會,邀請包括政府官員、從業人員、社區居民等人士參與討論。 方法: 1:書面資料的檔案研究和分析 2:從社會人類學視角記錄家庭膳食和烹調的訪談日志 3:擬在不同地域隨機選取15-20個中國家庭作為主要訪談對象 4:“肉奶的食用鏈和供應鏈”多地域、多維度、多視角的民族志考察 5:觀察和訪談與牧業養殖者、肉奶生產商、包裝商、超市店員和其他相關參與者 6:組織多方利益相關者的研討會 Marius Korsnes博士介紹完這些情況后,先后由來自北京師范大學托馬斯·杜博伊教授主講了:“我們怎么能了解中國食品消費的歷史”;中山大學劉晨副教授:“飲食:來自中國南方日常生活的思考”;清華大學嚴海榮教授:“土地變化與糧食:一種挑戰和備選方案”;中德農業中心Michaela B?hme博士:“乳制品如何成為中國人健康與現代食品的形象代言人,以及乳制品行業海外投資的驅動力?”;中德農業中心Eva Sternfeld和Michaela B?hme:“歐洲機構在中國背景下從事農業和食品工作的一些思考”;挪威科技大學徐東明博士和王宇博士:“MidWay’項目的第一個發現:中國養豬和豬肉的歷史起源”,以及香港浸會大學等學者分別從不同視角對“Midway”做了闡釋。看得出幾位發言者在這個領域都有相當的研究背景和成果,其理論扎實、資料詳實、視角獨特,考察結論都有很強的洞見性和啟發性。 會上,通過兩個環節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討論:第一場重點討論:未來課題進展中需要考慮哪些重要事項?諸如:如何定義/研究“適中性”(Midway)問題?可能的障礙是什么?第二場討論重點:如何收集數據?如何擴大信息資料搜集的來源?等等問題。 此課題由歐盟研究委員會可持續發展項目資助,挪威科技大學Marius Korsnes博士領銜,整個課題將歷時五年。歐洲研究的特點往往注重微觀系統和具象事物,以發現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以及產生的“蝴蝶效應”。探索規律性、發現潛在性、注重互補性、著眼長遠性,為政策制定提供具體而翔實的數據基礎、價值理念和理論依據。 根據我此前幾年對“自產食蔬”的調查與研究,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項大型的跨學科研究項目,它將涉及很多學科的加盟,立足于將其放在實現全球性可持續發展的整體目標中,具有很強的探索性與創新性的性質。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消失、自然災害頻仍、疫情大流行加劇,甚至引發戰爭的風險,一方面增強了人們對糧食與食物可能短缺的危機感;另一方面,也意識到農業和畜牧業作為“人工自然物”以及這些業態的快速擴張,對生態環境和非人類生物生存空間的嚴重擠壓,對人類行為提出拷問。為此,我們不得不做出多界面的反思。 “民以食為天”、“食為政之首”,說明食物與糧食之于人的極端重要性。人類是植根于自然與其他生物和無數系統關系之中的種群,并在長期的農耕文明中形成了敬畏自然與道法自然的生命倫理觀。遺憾的是,在工業文明的近二百年間,隨著科技創造的突飛猛進,使我們的物質財富空前繁盛,滋長了我們對物欲的貪戀與揮霍。毋庸置疑,如果與自然和萬物背道而馳,那么人類只有滅亡之路;如果承擔起人類的道德責任,遏制貪得無厭的野心,那么,未來我們會與自然萬物共生。 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促進了我們對糧食與食物供給與消費的反思,是提出“適中消費”的基本價值觀。 基于這些思考,我以書面形式對課題提出如下建議: 1、城市食物適中路線供給的界定,還應涉及:供需平衡的量化指標,農藥化肥使用的標準,避免流通環節的減損和浪費,烹制和食用過程浪費程度的評估,“適中路線”與節能減排及調節“熱島效應”和城市生態系統關系的論證,建立食物倫理的基本原則等方面的問題。 2、推進城市化進程,仍是未來中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城市化率目前大約在53%左右,未來若干年將達到70-80%的城市人口,城市食物供給壓力加大。它帶來的問題是: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土地面積是否會減少?農業勞動力隨著老一代種植者的老去,新一代種植者入城,誰來種植糧食和傳承農藝? 3、人類社會進入了不確定的時代,面對已知的氣候變化、疫情大流行、各類自然災害的發生,甚至戰爭的可能性,那么,大多數人口聚集在城市,食物供應是最大的挑戰。因此,從現在起,必須未雨綢繆農業和食物在特殊情況下的生產與供給問題,增強城市食物供給模式的替代性,比如發展城市種植,包括“城市花園中的種植”、“陽臺種菜”、社區公共綠地的自產食蔬、發展城鄉農貿集市(沒有中間環節,直接將農民的蔬菜或食物進入城市社區)、垂直農場、屋頂農場等等。 4、推進農業政策的調整和種植技術的支持與指導。 5、建議這項研究用“數字說話”,增強說服力和透明度。 6、堅持獨立、客觀、公正和科學的論證原則。
還值得一說的是,Marius Korsnes博士主持的“開場白”十分獨特,他首先請各位與會者先說出一道“最喜歡的一道中國食物(菜)”。大家分別選擇的是:魚香茄子、烤肉、羊肉串(三位)、宮保雞丁、泡菜、糖醋排骨、拉面、餃子、麻婆豆腐(兩位)、云南(錦坡?)雞。令人忍俊不禁,工作會議氣氛一下子變得活躍而輕快。 整個研討會歷時六個小時(北京時間下午四點至晚上十點)。
(2023年2月4日完稿)
|
平湖市| 延吉市| 山东| 建平县| 虹口区| 合水县| 祁东县| 灵宝市| 贵定县| 磐石市| 乌拉特后旗| 云梦县| 浏阳市| 桃源县| 林甸县| 宽甸| 临湘市| 三原县| 阳春市| 泸溪县| 柘城县| 鄄城县| 龙陵县| 剑河县| 洪江市| 静海县| 游戏| 夏邑县| 顺平县| 佛冈县| 赤水市| 宝应县| 开平市| 海原县| 通河县| 含山县| 南宁市| 绥棱县| 汝南县| 灵川县| 长垣县|